起阏逢困敦五月,尽旃蒙赤奋若七月,凡一年有奇。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六
◎兴元元年甲子,公元七八四年
五月,盐铁判官万年王绍以江、淮缯帛来至,上命先给将士,然后御衫。韩滉欲遣使献绫罗四十担诣行在,幕僚何士幹请行,滉喜曰:“君能相为行,请今日过江。”士幹许诺,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偫已罗门庭矣;登舟,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厕筹,滉皆手笔记列,无不周备。每担夫,与白金一版置腰间。又运米百艘以饷李晟,自负囊米至舟中,将佐争举之,须臾而毕。艘置五弩手以为防援,有寇则叩舷相警,五百弩已彀矣。比至渭桥,资不敢近。时关中兵荒,米斗直钱五百,及滉米至,减五之四。滉为人强力严毅,自奉俭素,夫人常衣绢裙,破,然后易。
吐蕃既破韩旻等,大掠而去。硃泚使田希鉴厚以金帛赂之,吐蕃受之。韩游瑰以闻。浑瑊又奏:“尚结赞屡遣人约刻日共取长安,既而不至。闻其众今春大疫,近已引兵去。”上以李晟、浑瑊兵少,欲倚吐蕃以复京城,闻其去,甚忧之,以问陆贽。贽以为吐蕃贪狡,有害无益,得其引去,实可欣贺。乃上奏,其略曰:“吐蕃迁延观望,翻覆多端,深入郊畿,阴受贼使,致令群帅进退忧虞:欲舍之独前,则虑其怀怨乘蹑;欲待之合势,则若其失信稽延。戎若未归,寇终不灭。”又曰:“将帅意陛下不见信任,且患蕃戎之夺其功;士卒恐陛下不恤旧劳,而畏蕃戎之专其利;贼党惧蕃戎之胜,不死则悉遗人禽;百姓畏蕃戎之来,有财必尽为所掠。是以顺于王化者其心不得不怠,陷于寇境者其势不得不坚。”又曰:“今怀光别保蒲、绛,吐蕃远避封疆,形势既分,腹背无患,瑊、晟诸帅,才力得伸。”又曰:“但愿陛下慎于抚接,勤于砥砺,中兴大业,旬月可期,不宜尚眷眷于犬羊之群,以失将士之情也。”上复使谓贽曰:“卿言吐蕃形势甚善,然瑊、晟诸军当议规画,今其进取。朕欲遣使宣慰,卿宜审细条疏以闻。”贽以为:“贤君选将,委任责成,故能有功。况今秦、梁千里,兵势无常,遥为规画,未必合宜。彼违命则失君威,从命则害军事,进退羁碍,难以成功。不若假以便宜之权,待以殊常之赏,则将帅感悦,智勇得伸。”乃上奏,其略曰:“锋镝交于原野而决策于九重之中,机会变于斯须而定计于千里之外,用舍相碍,否臧皆凶。上有掣肘之讥,下无死馁之志。”又曰:“传闻与指实不同,悬算与临事有异。”又曰:“设使其中或有肆情干命者,陛下能于此时戮其违诏之罪乎?是则违命者既不果行罚,从命者又未必合宜,徒费空言,只劳睿虑,匪惟无益,其损实多。”又曰:“君上之权,特异臣下,惟不自用,乃能用人。”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一·唐纪四十七
起阏逢困敦五月,尽旃蒙赤奋若七月,凡一年有奇。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六
◎兴元元年甲子,公元七八四年
五月,盐铁判官万年王绍以江、淮缯帛来至,上命先给将士,然后御衫。韩滉欲遣使献绫罗四十担诣行在,幕僚何士幹请行,滉喜曰:“君能相为行,请今日过江。”士幹许诺,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偫已罗门庭矣;登舟,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厕筹,滉皆手笔记列,无不周备。每担夫,与白金一版置腰间。又运米百艘以饷李晟,自负囊米至舟中,将佐争举之,须臾而毕。艘置五弩手以为防援,有寇则叩舷相警,五百弩已彀矣。比至渭桥,资不敢近。时关中兵荒,米斗直钱五百,及滉米至,减五之四。滉为人强力严毅,自奉俭素,夫人常衣绢裙,破,然后易。
吐蕃既破韩旻等,大掠而去。硃泚使田希鉴厚以金帛赂之,吐蕃受之。韩游瑰以闻。浑瑊又奏:“尚结赞屡遣人约刻日共取长安,既而不至。闻其众今春大疫,近已引兵去。”上以李晟、浑瑊兵少,欲倚吐蕃以复京城,闻其去,甚忧之,以问陆贽。贽以为吐蕃贪狡,有害无益,得其引去,实可欣贺。乃上奏,其略曰:“吐蕃迁延观望,翻覆多端,深入郊畿,阴受贼使,致令群帅进退忧虞:欲舍之独前,则虑其怀怨乘蹑;欲待之合势,则若其失信稽延。戎若未归,寇终不灭。”又曰:“将帅意陛下不见信任,且患蕃戎之夺其功;士卒恐陛下不恤旧劳,而畏蕃戎之专其利;贼党惧蕃戎之胜,不死则悉遗人禽;百姓畏蕃戎之来,有财必尽为所掠。是以顺于王化者其心不得不怠,陷于寇境者其势不得不坚。”又曰:“今怀光别保蒲、绛,吐蕃远避封疆,形势既分,腹背无患,瑊、晟诸帅,才力得伸。”又曰:“但愿陛下慎于抚接,勤于砥砺,中兴大业,旬月可期,不宜尚眷眷于犬羊之群,以失将士之情也。”上复使谓贽曰:“卿言吐蕃形势甚善,然瑊、晟诸军当议规画,今其进取。朕欲遣使宣慰,卿宜审细条疏以闻。”贽以为:“贤君选将,委任责成,故能有功。况今秦、梁千里,兵势无常,遥为规画,未必合宜。彼违命则失君威,从命则害军事,进退羁碍,难以成功。不若假以便宜之权,待以殊常之赏,则将帅感悦,智勇得伸。”乃上奏,其略曰:“锋镝交于原野而决策于九重之中,机会变于斯须而定计于千里之外,用舍相碍,否臧皆凶。上有掣肘之讥,下无死馁之志。”又曰:“传闻与指实不同,悬算与临事有异。”又曰:“设使其中或有肆情干命者,陛下能于此时戮其违诏之罪乎?是则违命者既不果行罚,从命者又未必合宜,徒费空言,只劳睿虑,匪惟无益,其损实多。”又曰:“君上之权,特异臣下,惟不自用,乃能用人。”
诗句翻译:
德宗皇帝的神武圣文皇帝六(兴元元年),公元841年五月,盐铁判官万年的王绍带着江、淮地区的丝绸来到京城,皇帝命令他先供给给将士们使用,然后再穿给自己穿。韩滉想要派遣使者带绫罗四十担到皇帝所在的地方,幕僚何士干请求去完成这个任务,韩滉高兴地说:“你能够替我完成这个任务,今天就让我过去。”何士干答应了他的请求,回到家中的时候,家里已经准备好了炊具和食物了。当他登上船的时候,船上的所有东西都已经准备齐全了。到了厕所里洗手的时候,韩滉都亲自把账目都一一记录下来,没有遗漏的。每个挑夫都有一块白金版的牌子随身携带。另外还运送了一百艘的船只用来向李晟送粮,他背着口袋自己带着粮食到船里,将领们都争着要拿这些粮食,不一会儿就全部完成了。每一艘船上都部署了五个弩手作为防御,一旦有敌人入侵就用他们敲打船舷来警告对方,五百支弩箭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发射了。当他们到达渭桥的时候,韩滉不敢靠近那里。当时关中发生了兵荒马乱,每斗粮食的价格直钱五百。等到韩滉送来粮食的时候,价格降低了一半。韩滉为人强壮严厉,生活节俭朴素,他的妻子经常穿着破布衣服,只有破了以后才会更换新的。
吐蕃被打败后离开了,朱泚派田希鉴用大量的金钱财物贿赂他们。韩游稾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浑王又上奏道:“尚结赞多次派人约定在某一天共同夺取长安城,但是他并没有来。听说他们的部队今年春天遭受了瘟疫,最近已经带领军队离开了。”皇帝因为李晟和浑王的军队数量太少了,想要依靠吐蕃来收复京城地区,听到他们的离开,非常担忧,于是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陆贽。陆贽认为吐蕃贪婪狡猾,对他们有利有害,得到他们的帮助后离开了,其实是值得庆幸的好事。于是陆贽上奏皇帝说:“吐蕃拖延观望,反复不定,深入到郊外地区,暗地接受敌人的书信,导致使得各路主帅感到忧虑不安:想让他们单独前去的话就会担心他们会怀恨并跟随他们攻击我们;想等待他们合围我们的话则好像他们不信任我们而故意拖延时间。如果吐蕃不来的话那么我们的寇敌就不会消灭。”又说:“将帅们觉得陛下没有信任他们,并且担忧吐蕃会夺取他们的胜利;士兵害怕陛下不体恤他们的旧功而害怕吐蕃会独占他们的利益;敌军的将领怕吐蕃胜利后会把他们全都俘虏;百姓害怕吐蕃到来后会把他们都掠夺一空。因此他们顺从王化的人他们的心里不能够松懈下来,陷入敌境的人他们的势力不能够坚强起来。”又说:“现在韩游稾另外保有自己的蒲州、绛州等地,吐蕃远远地避开了边境地区,这样他们的情况就分开了,他们的身体前后都有依托所以不用担心后方的危机。刘昌裔、张均、萧复等人在战场上各自为战,他们的兵力虽然不多但也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又说:“但愿陛下慎重地对待安抚工作,勤勉地磨砺自己的意志,早日复兴大业,十个月内就可以实现。不能总是留恋那些犬羊般的小股敌人,以致丧失了将士们的心意。”皇上又让陆贽对皇帝说:“你的分析吐蕃的形势很好,然而李晟、浑瑊的各位将领应当考虑如何制定计划和战略,现在他们正在向前进军。朕想要派遣使者去慰问他们,你应该仔细地写清楚奏章上报朝廷。”陆贽认为:“贤明的君王选择将帅时委任责任明确而具体,这样才能取得胜利。何况现在的唐朝领土广阔,军队力量强大,变化无常,如果能够预先谋划好战略计划,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他们违反我的命令那么就失去了君主的威严;如果听从命令那么我们的军事力量就会受到损失。进退两难行动起来就受到限制,很难取得成功。不如给他们一些便利的权力,同时给予特殊的奖赏,这样一来将领们就会感到高兴而智慧和勇猛也会得以施展。”于是陆贽上奏皇帝说:“刀剑交错在荒野的原野上而决定在皇帝的身边指挥战斗,这样的时机和机遇很快就会改变而皇帝却能够在千里之外做出决策。由于皇帝的地位高而将帅的行动受到制约,这样很容易出现过失。上级违背命令那么君主的权威就会受到损害;下级服从命令的话那么君主的军事力量就会受到损失。上下级之间相互矛盾而没有商量的办法,君主的权威就会受到损害,而部下就会没有希望。上面有人诬告他们违反命令而皇帝又不能马上惩罚他们;这样做的话那么即使有违反命令的人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处罚,服从命令的人也未必能够做到恰当合适。这样白白浪费口舌而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再说人们听到传言和他们亲眼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计算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是不同的。”又说:“假如其中有人胆敢违背命令而不顾君主的命令的话那么陛下能在什么时机杀掉这些人呢?这样的话那么那些违背命令的人既然不会真正地受到惩罚那么服从命令的人也未必能够做到恰当合适。白白浪费时间却没有收获只会增加自己的劳苦而已。这不但无益而且会带来很多损失。”再说君主的权力与臣子的权力是不同的,只有君主不用臣子的功劳而臣子却可以用来治理国家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