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以刘怦为幽州、卢龙节度使。

大旱,灞、浐将竭,长安井皆无水。度支奏中外经费才支七旬。

诗句: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一 · 唐纪四十七
  • 壬子,以刘怦为幽州、卢龙节度使。
  • 大旱,灞、浐将竭,长安井皆无水。度支奏中外经费才支七旬。

译文:

  • 在《资治通鉴》的卷二百三十一中,唐朝第四十七代皇帝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闰五月二十四日,任命刘怦担任幽州和卢龙节度使。
  • 当时发生了严重的干旱,灞河和浐河水即将用尽,长安城内的地下水也全部干涸,度支部向朝廷报告说国家的财政支出只能支持七旬的时间。

注释: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一 · 唐纪四十七:这是一部记录唐朝历史的重要史书,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记载。
  • 壬子: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壬”是第九个天干,而“子”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五个地支,所以“壬子”表示的是农历的第十个月或者第十二个星期的日子。
  • 幽州、卢龙节度使:唐代的地方高级官职,主要负责边疆的防务和治安。
  • 大旱:长时间的持续干旱天气,导致水源枯竭。
  • 灞、浐将竭:指灞河和浐河的水快要用完了。
  • 长安井皆无水:指长安城里的地下水源也已经干涸。
  • 度支:古代中国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国家的财政收支。
  • 中外经费:国内和国外所需的开支费用。
  • 才支七旬:只有七个月的时间可以维持国家的日常运转,意味着财政压力很大。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中期政治和经济上的一种困境。唐宪宗在位期间,为了加强对外扩张和维护中央集权,频繁发动战争并对外用兵。然而,由于连年的征战和对外战争的需要,使得国库收入减少,财政状况十分紧张。诗中所提到的“大旱”、“长安井皆无水”等现象,正是当时国家财政困难的真实写照。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财政危机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