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燧帅诸军至河西,河中军士自相惊曰:“西城擐甲矣!”又曰:“东城娖队矣!”须臾,军中皆易其号为“太平”字。怀光不知所为,乃缢而死。初,怀光之解奉天围也,上以其子璀为监察御史,宠待甚厚。及怀光屯咸阳不进,璀密言于上曰:“臣父必负陛下,愿早为之备。臣闻君、父一也,但今日之势,陛下未能诛臣父,而臣父足以危陛下。陛下待臣厚,臣胡人,性直,故不忍不言耳。”上惊曰:“知卿大臣爱子,当为朕委曲弥缝,而密奏之!”对曰:“臣父非不爱臣,臣非不爱其父与宗族也;顾臣力竭,不能回耳。”上曰:“然则卿以何策自免?”对曰:“臣之进言,非苟求生,臣父败,则臣与之俱死矣,复有何策哉!使臣卖父求生,陛下亦安用之!”上曰:“卿勿死,为朕更至咸阳谕卿父,使君臣父子俱全,不亦善乎!”璀至咸阳而还,曰:“无益也,愿陛下备之,勿信人言。臣今往,说谕万方,臣父言:‘汝小子何知!主上无信,吾非贪宝贵也,直畏死耳,汝岂可陷吾入死地邪!’”及李泌赴陕,上谓之曰:“朕所以再三欲全怀光者,诚惜璀也。卿至,试为朕招之。”对曰:“陛下未幸梁、洋,怀光犹可降也。今则不然,岂有人臣迫逐其君,而可复立于其朝乎!纵彼颜厚无惭,陛下每视朝,何心见之!臣得入陕,借使怀光请降,臣不敢受,况招之乎!李璀固贤者,必与父俱死矣,若其不死,则亦无足贵也。”及怀光死,璀先刃其二弟,乃自杀。朔方将牛名俊断怀光首出降。河中兵犹万六千人,燧斩其将阎晏等七人,馀皆不问。燧自辞行至河中平,凡二十七日。燧出高郢、李鄘于狱,皆奏置幕下。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唐纪四十八

甲戌,燧帅诸军至河西,河中军士自相惊曰:“西城擐甲矣!”又曰:“东城娖队矣!”须臾,军中皆易其号为“太平”字。怀光不知所为,乃缢而死。

译文:在这一天,马燧率领各军抵达河西地区,河中的士兵们互相惊叫:“西边的城已经穿上盔甲了!”又有人说:“东边的城正在整顿队伍。”不一会儿,军中的士兵都换了新的称号为“太平”。李怀光对此感到困惑,最终选择了自杀。

注释:在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了唐朝时期政治动荡的一面。李怀光的部队突然被命令换掉旧有的称号,换上一个新的名字“太平”,这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举动,暗示着军队的统一和团结。然而,这种统一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因为李怀光无法接受这个新称号,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也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多么复杂和动荡。

赏析: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怀光作为一位军事将领,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是多么强烈。尽管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唐朝政府对于军队的控制力非常有限,即使是高级将领也难以抗拒政府的指令。这种权力的失衡也是导致唐朝后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