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庚午,上祀圆丘。

上屡诏李纳以棣州归王武俊,纳百方迁延,请以海州易之于朝廷。上不许。乃请诏武俊先归田绪四县,上从之。十二月,纳始以棣州归武俊。
◎贞元七年辛未,公元七九一年
春,正月,己巳,襄王僙薨。

二月,癸卯,遣鸿胪少卿庾铤册回鹘奉诚可汗。

戊戌,诏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故城,以扼弹筝峡口。浃辰而毕,分兵戍之。昌又筑朝谷堡。甲子,诏名其堡曰彰信,泾原稍安。

初,上还长安,以神策等军有卫从之劳,皆赐名兴元元从奉天定难功臣,以官领之,抚恤优厚。禁军恃恩骄横,侵暴百姓,陵忽府县,至诟辱官吏,毁裂案牍。府县官有不胜忿而刑之者,朝笞一人,夕贬万里,由是府县虽有公严之官,莫得举其职。市井富民,往往行赂寄名军籍,则府县不能制。辛巳,诏:神威、六军吏士与百姓讼者,委之府县,小事牒本军,大事奏闻。若军士陵忽府县,禁身以闻,委御史台推覆。县吏辄敢笞辱,必从贬谪。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三 · 唐纪四十九》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诗句翻译
  • 十一月,庚午,上祀圆丘。
  • 解释:德宗皇帝在十一月初一举行祭祀天地的圆丘大典。
  • 上屡诏李纳以棣州归王武俊,纳百方迁延,请以海州易之于朝廷。上不许。
  • 解释:德宗皇帝多次下诏命令李纳把拥有的棣州归还给王武俊,但李纳百般推托,请求用海州交换。
  • 十二月,纳始以棣州归武俊。
  • 解释:十二月,李纳最终把拥有的棣州归还给了王武俊。
  • 襄王僙薨。
  • 解释:襄王李僙去世。
  • 二月,癸卯,遣鸿胪少卿庾铤册回鹘奉诚可汗。
  • 解释:二月,德宗皇帝派遣鸿胪少卿庾铤册封回鹘奉诚可汗。
  • 戊戌,诏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故城,以扼弹筝峡口。浃辰而毕,分兵戍之。昌又筑朝谷堡。甲子,诏名其堡曰彰信,泾原稍安。
  • 解释:戊戌,德宗皇帝诏令泾原节度使刘昌修筑平凉旧城,以扼住弹筝峡口。仅仅两天后完成,又分派士兵去驻守。刘昌又修筑了朝谷堡,甲子,德宗皇帝诏令为该堡命名为彰信,使得泾原地区逐渐稳定下来。
  • 初,上还长安,以神策等军有卫从之劳,皆赐名兴元元从奉天定难功臣,以官领之,抚恤优厚。
  • 解释:起初,德宗皇帝回到长安之后,因为神策等军有保卫跟随的功劳,都赐名兴元元从奉天定难功臣,并且任命他们担任官职,给予抚恤优厚。
  • 禁军恃恩骄横,侵暴百姓,陵忽府县,至诟辱官吏,毁裂案牍。府县官有不胜忿而刑之者,朝笞一人,夕贬万里。
  • 解释:由于禁军仗着恩宠骄横跋扈,侵凌百姓,藐视官府,甚至侮辱官吏,毁坏文书。府县官员有不能忍受这种屈辱而加以刑罚的,早上鞭挞一个人,晚上就贬谪到万里之外。
  1. 诗句赏析
  • 此诗描绘了唐朝德宗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
  1. 诗句注释
  • 本诗中的诗句均为原文,未添加任何个人理解或解释。
  1. 关键词汇解析
  • “贞元七年”指的是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这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 “襄王僙薨”描述了襄王李僙去世的事件,体现了当时宫廷的变动。
  • “朔方节度使朱泚”指的是朱泚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这一重要人事变动。
  • “泾原节度使刘昌”和“彰信”分别指刘昌修筑城堡以及该城的命名,显示了政治上的稳定措施。
  1. 历史背景补充
  • 唐代中期以后,宦官权力逐渐增强,政治斗争激烈。这首诗反映的是德宗时期的一些政治事件和社会动荡。
  1. 相关文献资料
  • 《资治通鉴》: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它提供了关于唐代的重要历史信息。
  • 《新唐书》:与《资治通鉴》并称“二通”,记载了唐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发展。
  1. 相关诗词鉴赏
  • 《资治通鉴》中的其他篇章也涉及唐代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例如,《资治通鉴》中有对唐代初期和中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的详细记载。
  1. 相关人物介绍
  • 李纳:唐代藩镇将领,曾因归降而获得重用与信任,但后被德宗召回朝廷。
  • 朱泚:唐朝末年的叛臣,曾任朔方节度使,后发动叛乱失败被杀。
  • 刘昌:泾原节度使,负责修筑平凉故城以稳固边疆。
  1. 相关事件分析
  • 回鹘奉诚可汗的册封和赏赐反映了唐朝对外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处理。
  • 王武俊的归附和李纳的反复体现了唐朝内部的权力纷争和政策执行的困难。
  • 泾原节度使刘昌的军事行动则展现了唐朝在边疆地区的治理能力和军事力量。

通过对《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发现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政治智慧。同时,诗歌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唐代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的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