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戎之要,在于练核优劣之科以为衣食等级之制,使能者企及,否者息心,虽有薄厚之殊而无觖望之衅。今穷边之地,长镇之兵,皆百战伤夷之馀,终年勤苦之剧,然衣粮所给,唯止当身,例为妻子所分,常有冻馁之色。而关东戍卒,怯于应敌,懈于服劳,衣粮所颁,厚逾数等。又有素非禁旅,本是边军,将校诡为媚词,因请遥隶神策,不离旧所,唯改虚名,其于廪赐之饶,遂有三倍之益。夫事业未异而给养有殊,苛未忘怀,孰能无愠!可谓怨生于不均矣。

“凡欲选任将帅,必先考察行能,可者遣之,不可者退之,疑者不使,使者不疑,故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自顷边军去就,裁断多出宸衷,选置戎臣,先求易制,多其部以分其力,轻其任以弱其心,遂令爽于军情亦听命,乖于事宜亦听命。戎虏驰突,迅如风飙,驲书上闻,旬月方报。守土者以兵寡不敢抗敌,分镇者以无诏不肯出师,贼既纵掠退归,此乃陈功告捷。其败丧则减百而为一,其捃获则张百而成千。将帅既幸于总制在朝,不忧罪累,陛下又以为大权由己,不究事情。可谓机失于遥制矣。臣愚谓宜罢诸道将士防秋之制,令本道但供衣粮,募戍卒愿留及蕃、汉子弟以给之。又多开屯田,官为收籴,寇至则人自为战,时至则家自力农,与夫倏来忽往者,岂可同等而论哉!又宜择文武能臣为陇右、朔方、河东三元帅,分统缘边诸节度使,有非要者,随所便近而并之。然后减奸滥虚浮之费以丰财,定衣粮等级之制以和众,弘委任之道以宣其用,悬赏罚之典以考其成。如是,则戎狄威怀,疆场宁谧矣。”上虽不能尽从,心甚重之。

这首诗的原文是《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四 · 唐纪五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解:

  1. 理戎之要,在于练核优劣之科以为衣食等级之制。
  • 译文:治理军队的关键,在于考核优劣,制定出衣服和粮食的等级制度。
  • 注释:这里指通过评估士兵的能力、表现来分配他们应得的食物和衣物。
  1. 使能者企及,否者息心,虽有薄厚之殊而无觖望之衅。
  • 译文:让有能力的人得到相应的待遇,而没有能力的人则安心。尽管他们得到的待遇有所不同,但不会心生不满。
  •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一种公平的奖励体系,确保每个有贡献的人都能获得适当的认可和回报。
  1. 今穷边之地,长镇之兵,皆百战伤夷之馀,终年勤苦之剧,然衣粮所给,唯止当身,例为妻子所分,常有冻馁之色。
  • 译文:现在边疆的军队长期驻守,士兵们都是经过多次战斗后伤痕累累,生活艰苦,但他们所能得到的衣物和食物只是够自己使用,还要平均分配给家人,常常表现出饥饿和寒冷的样子。
  • 注释:这反映了士兵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物资分配却十分有限。
  1. 而有素非禁旅,本是边军,将校诡为媚词,因请遥隶神策,不离旧所,唯改虚名,其于廪赐之饶,遂有三倍之益。
  • 译文:有些人本来不是朝廷禁卫军,原本是地方军队,但是军官们用花言巧语请求朝廷让他们加入神策军,并保留原来的职位,只是改变了名义。这样他们的赏赐就多了很多。
  • 注释:这揭示了一些官员和军人利用职务之便,向上级求取更多利益的行为。
  1. 夫事业未异而给养有殊,苛未忘怀,孰能无愠!可谓怨生于不均矣。
  • 译文:虽然事业相同,但待遇不同,如果这种不公正的情况得不到纠正,那么谁又能不感到怨恨呢?可以说,不满和怨恨都来自于待遇的不均。
  • 注释:这说明了不公平待遇会导致士兵的不满和怨气。
  1. 凡欲选任将帅,必先考察行能,可者遣之,不可者退之,疑者不使,使者不疑,故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译文:如果要选择和任命将领,首先需要考察他们的能力和品行。可以胜任的就被派遣,不合适的就被淘汰或者调整。对于有疑虑的人,不会让他去执行任务;被派去的人也不会有任何疑虑。因此,将领在军中可以自主决定行动,不必完全听从君主的命令。
  • 注释:这表明了军事指挥中的一种灵活和信任。
  1. 自顷边军去就,裁断多出宸衷,选置戎臣,先求易制,多其部以分其力,轻其任以弱其心,遂令爽于军情亦听命,乖于事宜亦听命。
  • 译文:近年来,朝廷对边境地区的军事行动决策往往由皇帝直接下达命令,而不是经过严格的程序和考虑。选拔和安置军队将领时,总是倾向于那些容易被控制的人,增加他们的部队来分散力量,减轻他们的责任来削弱斗志,导致他们在军事上的表现也不得不听从命令,与实际情况相背离。
  • 注释:这反映了朝廷在军事决策上的专制和效率问题。
  1. 戎虏驰突,迅如风飙,驲书上闻,旬月方报。守土者以兵寡不敢抗敌,分镇者以无诏不肯出师,贼既纵掠退归,此乃陈功告捷。
  • 译文:敌人像风一样迅速地进攻,消息传递需要十天时间才能到达朝廷。守卫边疆的官员因为兵力不足不敢抵抗敌军,分封的官员因为没有得到皇帝的命令也不敢出兵。一旦敌人撤退,他们就报告已经取得了战果。
  • 注释:这描绘了当时边疆防御的无力以及朝廷反应迟缓的状况。
  1. 其败丧则减百而为一,其捃获则张百而成千。将帅既幸于总制在朝,不忧罪累,陛下又以为大权由己,不究事情。可谓机失于遥制矣。
  • 译文:每当战败或损失惨重时,朝廷就会减少开支到原来数目的十分之一或更少;相反地,每次战功显赫时,朝廷则会夸大实际的支出到原来的百倍或更多。将领们因为享受中央直接掌握的大权而不必担心法律责任,陛下又认为权力在自己手中,不追究事情的真相和原因。这就是所谓的遥控控制导致的失误。
  • 注释:这批评了皇帝和官僚机构在处理国事时的不负责任态度和缺乏透明度。
  1. 臣愚谓宜罢诸道将士防秋之制,令本道但供衣粮,募戍卒愿留及蕃、汉子弟以给之。又多开屯田,官为收籴,寇至则人自为战,时至则家自力农,与夫倏来忽往者,岂可同等而论哉!又宜择文武能臣为陇右、朔方、河东三元帅,分统缘边诸节度使,有非要者,随所便近而并之。
  • 译文:我认为应该取消各道的边防士兵轮换制度,让当地只提供衣服和粮食,招募愿意留下的士兵和汉族以及少数民族的子弟来供养他们。同时,也应该扩大屯田的数量,官方负责收购和出售粮食。当敌人入侵时,每个人都能够自发地保卫家乡;当国家丰收时,每个人都能够努力耕作。对于那些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来说,我们怎么能用同一套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贡献呢!此外,还应该选拔文职和武职的能臣作为三个军区(陇右、朔方、河东)的指挥官,分别统领附近的各个边境节度使。对于那些确实需要的人,可以根据他们的便利位置进行合并。
  • 注释:这提出了改革边防制度的建议,包括简化后勤支持、增强军事准备和提高行政效率。
  1. 然后减奸滥虚浮之费以丰财,定衣粮等级之制以和众,弘委任之道以宣其用,悬赏罚之典以考其成。如是,则戎狄威怀,疆场宁谧矣。
  • 译文:只有通过减少浪费和腐败的费用,才能够增加国家的财富;确立合理的衣物和粮食供应制度以和谐军民关系;弘扬授权的原则和方法以发挥其效用;实行奖赏和惩罚的标准以考核工作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让戎狄之心归服,边疆得以安宁。
  • 注释:这强调了改善行政管理和财政纪律的重要性以及这些改革如何有助于国家的整体稳定和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