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上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举人,伊阙尉牛僧孺、陆浑尉皇甫湜、前进士李宗闵皆指陈时政之失,无所避;户部侍郎杨於陵、吏部员外郎韦贯之为考策官,贯之署为上第。上亦嘉之。乙丑,诏中书优与处分。李吉甫恶其言直,泣诉于上,且言“翰林学士裴垍、王涯覆策。湜,涯之甥也,涯不先言;垍无所异同。”上不得已,罢垍、涯学士,垍为户部侍郎,涯为都官员外郎,贯之为果州刺史。后数日,费之再贬巴州刺史,涯贬虢州司马。乙亥,以杨於陵为岭南节度使,亦坐考策无异同也。僧孺等久之不调,各从辟于籓府。僧孺,弘之七世孙;宗闵,元懿之玄孙;贯之,福嗣之六世孙;湜,睦州新安人也。

丁丑,罢五月朔宣政殿朝贺。

以荆南节度使裴均为右仆射。均素附宦官得贵显,为仆射,自矜大。尝入朝,逾位而立;中丞卢坦揖而退之,均不从。坦曰:“昔姚南仲为仆射,位在此。”均曰:“南仲何人?”坦曰:“是守正不交权幸者。”坦寻改右庶子。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七 · 唐纪五十三

译文:

夏,四月,唐宪宗皇帝上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举人。伊阙尉牛僧孺、陆浑尉皇甫湜、前进士李宗闵均指陈时政之失,无所避忌;户部侍郎杨於陵、吏部员外郎韦贯之为考策官,贯之列为第一。唐宪宗对此表示赞赏。乙丑,诏令中书省优待处理此事。李吉甫对牛僧孺等人直言不讳的言辞感到不快,哭泣向唐宪宗陈述,还说“翰林学士裴垍、王涯复核策文。皇甫湜是裴垍的外甥,裴垍没有提出异议;而裴垍没有提出不同意见。”唐宪宗不得已,罢免裴垍、王涯的学士职务,裴垍改任户部侍郎,王涯改任都官员外郎,皇甫湜改任果州刺史。几日后,皇甫湜再次被贬为巴州刺史,王涯被降为虢州司马。乙亥,以杨於陵为岭南节度使。由于杨於陵在考策中表现无异同,也受到了牵连。牛僧孺等长时间没有得到调任,各自被藩镇征辟。牛僧孺,弘之七世孙;李宗闵,元懿之玄孙;皇甫湜,睦州新安人也。

丁丑,罢五月初一在宣政殿朝贺。

以荆南节度使裴均为右仆射。裴均素来依附宦官获得显贵,被任命为右仆射后,自高自大。曾经入朝觐见,越过座位站立。中丞卢坦示意他下跪退下,裴均不予理会。卢坦说:“过去姚南仲任右仆射时,位置就在这里。”裴均问:“姚南仲是谁?”卢坦回答:“是那些坚守正道不与权贵交结的人。”卢坦随即改任右庶子。

赏析:

本文记载了唐朝时期政治变动的一个片段,涉及多位官员及事件。文中通过叙述官员们的直言进谏和他们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官员们的处境。特别是牛僧孺等人因直率批评时政而被免职或降职的情况,显示了唐宪宗对于直言敢谏者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力。此外,文章还提及了某些官员如裴、王涯的政治命运变化,以及他们与翰林学士间的互动,展现了当时文人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整体而言,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唐朝政治的一个侧面,也揭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