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玄黓执徐十月,尽柔兆涒滩,凡四年有奇。
宪宗昭文章武犬至至神孝皇帝中之上
◎元和七年壬辰,公元八一二年
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符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癸卯,李绛复上言:“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利害甚明,愿圣心勿疑。计忠顺之行,甫应过陕,乞明旦即降白麻除兴节度使,犹可及也。”上欲且除留后,绛曰:“兴恭顺如此,自非恩出不次,则无以使之感激殊常。”上从之。甲辰,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忠顺未还,制命已至魏州。兴感恩流涕,士众无不鼓舞。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译文:资治通鉴,卷239,唐代的第五十五年。
注释:资治通鉴,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周朝到宋朝的历史。卷239表示这部史书的第239卷,是关于唐朝的历史。
诗句:宪宗昭文章武犬至至神孝皇帝中之上
译文:这是宪宗时期的皇帝,他的名字叫宪宗,他在位期间大力弘扬文化和武功,被誉为“昭文章武”。
注释:宪宗,唐朝第八位皇帝,原名李纯,庙号宪宗。他在位期间,政治较为开明,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大力弘扬文化和武功,使唐朝的文化和武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诗句:元和七年壬辰,公元八一二年
译文:这是元和七年,即公元812年。
注释:元和,唐德宗的年号之一。七年,表示这一年是第7个年头。壬辰,表示这一天是农历的第七天。公元812年是元和七年的年份。
诗句: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符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癸卯,李绛复上言:“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利害甚明,愿圣心勿疑。计忠顺之行,甫应过陕,乞明旦即降白麻除兴节度使,犹可及也。”上欲且除留后,绛曰:“兴恭顺如此,自非恩出不次,则无以使之感激殊常。”上从之。甲辰,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忠顺未还,制命已至魏州。兴感恩流涕,士众无不鼓舞。
译文:在冬天十月乙未日,魏博监军将情况报告了朝廷。皇上立即召集宰相商议。李绛对皇上说:“我认为魏博的情况与一件符契很相似。”李吉甫建议派宦官去安抚,但李绛认为这样做不妥。他认为现在田兴已经拥有土地军队,应该趁机给予他更大的恩典。如果等到敕使到达那里再给予他赏赐,那就会失去机会了。如果他等待敕使的命令才给予赏赐,那就会降低他的忠诚度。因此,他请求皇上尽快任命田兴为节度使。皇上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宪宗时期的一段历史事件。当时,魏博监军向朝廷报告了田兴的情况,皇上召集宰相商量如何处理。李绛认为应该趁机给予田兴更大的恩惠,而不是等到敕使到来后再给他赏赐。最后,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任命田兴为节度使。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