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遗纸于金吾及府、县,曰:“毋急捕我,我先杀汝。”故捕贼者不敢甚急。兵部侍郎许孟容见上言:“自古未有宰相横尸路隅而盗不获者,此朝廷之辱也!”因涕泣。又诣中书挥涕言:“请奏起裴中丞为相,大索贼党,穷其奸源。”戊申,诏中外所在搜捕,获贼者赏钱万缗,官五品;敢庇匿者,举族诛之。于是京城大索,公卿家有复壁、重橑者皆索之。
成德军进奏院有恒州卒张晏等数人,行止无状,众多疑之。庚戌,神策将军王士则等告王承宗遣晏等杀元衡。吏捕得晏等八人,命京兆尹裴武、监察御史陈中师鞫之。癸亥,诏以王承宗前后三表出示百僚,议其罪。
裴度病疮,卧二旬,诏以卫兵宿其第,中使问讯不绝。或请罢度官以安恒、郓之心,上怒曰:“若罢度官,是奸谋得成,朝廷无复纲纪。吾用度一人,足破二贼。”甲子,上召度入对。乙丑,以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度上言:“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业已讨之,两河籓镇跋扈者,将视此为高下,不可中止。”上以为然,悉以用兵事委度,讨贼愈急。初,德宗多猜忌,朝士有相过从者,金吾皆伺察以闻,宰相不敢私第见客,度奏:“今寇盗未平,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议”,始请于私第见客,许之。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编年体史书,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它详细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的翻译与注释: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这是《资治通鉴》的卷宗标题,记录唐朝的第五十五个年头。
- “贼遗纸于金吾及府、县”:指叛军向京城的官员和地方官府发送匿名信件。
- “毋急捕我,我先杀汝”:这句话反映了叛军对逮捕他们的恐惧和反抗心理。
- “兵部侍郎许孟容”:许孟容是唐代的一位官员。
- “自古未有宰相横尸路隅而盗不获者”:这句表达了朝廷对此事的愤怒和担忧。
- “公卿家有复壁、重橑者皆索之”:要求所有官员家中如果有防御工事(如复壁、重橑)必须上交。
- 诗句解析:
- “贼遗纸于金吾及府、县”:这显示了叛军在城市中的活动,试图通过传递恐吓信息来阻止政府的军事行动。
- “毋急捕我,我先杀汝”:反映了叛军的反抗策略,他们通过威胁政府要尽快行动以换取时间。
- “兵部侍郎许孟容见上言”:描述了一位官员向皇帝报告这一情况的行为。
- 赏析:
- 这首诗体现了唐代中期的政治紧张和军事压力。通过描述叛乱分子的威胁和政府的应对措施,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政府对此类事件的敏感反应。
- 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不稳定。官员们的互相告密和对权力的追求使得政治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
-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情感丰富,有效地传达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氛围。
- 此外,这首诗还展示了唐代文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他们在面对危机时的责任感和勇气。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不仅是历史文献,也是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和文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唐代的政治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