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李光颜奏败淮西兵于时曲。淮西兵晨压其垒而陈,光颜不得出,乃自毁其栅之左右,出骑以击之。光颜自将数骑冲其陈,出入数四,贼皆识之,矢集其身如胃毛。其子揽辔止之,光颜举刃叱去。于是人争致死,淮西兵大溃,杀数千人。上以裴度为知人。

上自李吉甫薨,悉以用兵事委武元衡。李师道所养客说李师道曰:“天子所以锐意诛蔡者,元衡赞之也,请密往刺之。元衡死,则他相不敢主其谋,争劝天子罢兵矣。”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

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承宗又上书诋毁元衡。

六月,癸卯,天未明,元衡入朝,出所居靖安坊东门。有贼自暗中突出射之,从者皆散去,贼执元衡马行十馀步而杀之,取其颅骨而去。又入通化坊击裴度,伤其首,附沟中,度氈帽厚,得不死。傔人王义自后抱贼大呼,贼断义臂而去。京城大骇,于是诏宰相出入,加金吾骑士张弦露刃以卫之,所过坊门呵索甚严。朝士未晓不敢出门。上或御殿久之,班犹未齐。

诗句释义及译文: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这句话表明,这段记载出自《资治通鉴》的某一篇章,该篇章的标题为《唐纪五十五》。这是唐代的一个时期。

  • “丙申,李光颜奏败淮西兵于时曲”: 丙申是指日期,李光颜在时曲打败了淮西的军队。这里的“时曲”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李光颜指挥的地点。李光颜是唐朝的一位将领,他在这里报告说他成功地击败了淮西的军队。

  • “淮西兵晨压其垒而陈,光颜不得出,乃自毁其栅之左右,出骑以击之。光颜自将数骑冲其陈,出入数四,贼皆识之,矢集其身如胃毛。其子揽辔止之,光颜举刃叱去”: 这句话描述了淮西军队早上集结在李光颜的阵地上,准备攻击。由于李光颜没有地方可退,他选择破坏自己周围的栅栏,并亲自率领少量骑兵进行反击。他的行动非常勇敢,以至于敌军的士兵都能认出他并集中箭射他。他的儿子拉马勒住不让父亲离开,但最终他还是被命令撤退,然后挥剑驱散了敌军。

  • “于是人争致死,淮西兵大溃,杀数千人”: 这句话说明李光颜的反击激励了士兵们,淮西军队因此大乱,损失了大量兵力和士兵。

  • “上以裴度为知人。”: 这句表明皇帝认为裴度很擅长识别和使用人才。

  • “上自李吉甫薨,悉以用兵事委武元衡。李师道所养客说李师道曰:“天子所以锐意诛蔡者,元衡赞之也,请密往刺之。元衡死,则他相不敢主其谋,争劝天子罢兵矣。”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 李吉甫逝世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由宰相武元衡负责。李师道的一个门客向李师道建议刺杀武元衡,因为他认为武元衡是皇帝决心要杀掉蔡州节度使的原因之一。李师道同意了这个建议,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资金安排。

  • “六月,癸卯,天未明,元衡入朝,出所居靖安坊东门。有贼自暗中突出射之,从者皆散去,贼执元衡马行十馀步而杀之,取其颅骨而去。”: 这句话描述了武元衡在黎明前进入朝廷的情景,并在回家的路上被袭击。袭击发生在清晨,当时天色尚暗,而且情况非常紧急,导致跟随武元衡的人都逃跑了。随后,敌人抓住武元衡的马走了十几步,并杀了他,并拿走了他的头骨。

  • “又入通化坊击裴度,伤其首,附沟中,度氈帽厚,得不死。傔人王义自后抱贼大呼,贼断义臂而去。”: 这句话描述了另一次袭击事件,这次袭击发生在通化坊并且伤害了裴度的头部。尽管受到了伤害,裴度仍然戴着厚重的毡帽幸存了下来。他的仆人王义从后面抱住了一名强盗并大声呼救,强盗为了脱身而切断了王义的胳膊。

  • “京城大骇,于是诏宰相出入,加金吾骑士张弦露刃以卫之,所过坊门呵索甚严。”: 这句话描述了由于这些袭击事件发生,京城的人们感到非常害怕。因此,皇帝下令宰相出入时必须受到保护,并且增加了金吾骑士的刀剑来保护他们。同时要求经过的地方严格检查和盘查过往人员。

  • “朝士未晓不敢出门。上或御殿久之,班犹未齐。”: 这句话描述了朝士们因为在夜晚袭击事件中感到不安全而不敢在天亮后出门。即使皇帝有时在宫殿内待了很久,朝士们的行列还没有完全就位。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反映了唐代晚期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的紧张气氛。通过对不同事件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对外部威胁的应对方式。同时,它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安全的担忧以及官员们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维护自己的职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