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光曰:《春秋》书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彼列国也。孔子犹深贬之,恶其诱讨也,况为天子而诱匹夫乎!王遂以聚敛之才,殿新造之邦,用苛虐致乱。王弁庸夫,乘衅窃发,苟沂帅得人,戮之易于犬豕耳,何必以天子诏书为诱人之饵乎!且作乱者五人耳,乃使曹华设诈,屠千馀人,不亦滥乎!然则自今士卒孰不猜其将帅,将帅何以令其士卒!上下盻盻,如寇仇聚处,得间则更相鱼肉,惟先发者为雄耳,祸乱何时而弭哉!惜夫!宪宗削平僭乱,几致治平,其美业所以不终,由苟徇近功,不敦大信故也。

甲辰,以田弘正兼侍中,魏博节度使如故。弘正三表请留,上不许。弘正常恐一旦物故,魏人犹以故事继袭,故兄弟子侄皆仕诸朝,上皆擢居显列,硃紫盈庭,时人荣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一 · 唐纪五十七

臣光曰:在春秋大义中,对于诸侯之间的交往,孔子曾深加贬斥。他批评楚子虔诱杀蔡侯般的行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更何况是作为天子,竟然诱杀一个普通人?王遂凭借其聚敛之才,管理新建立的国家,使用苛虐的手段导致国家混乱。王弁、庸夫乘着时机窃取权力,苟沂若得人则易如反掌,何需以天子诏书为诱饵?何况此次作乱者仅五人而已,曹华却设下诈谋,致使千余人被屠杀,这是否过于过分了呢?那么,从今以后,士兵们谁不疑惑其将帅呢?将帅如何能够号令士卒呢?上下猜疑,如同仇敌聚集在一起,一旦有机会就会互相鱼肉,只有最先发动的人才能成为英雄,祸乱何时才能平息呢?真可惜啊!宪宗削平僭乱,几乎达到了天下太平的境地,他的丰功伟绩之所以未能延续,是因为苟徇近功,不敦大信的缘故。

甲辰,以田弘正兼侍中、魏博节度使如故。田弘正三表请留,上不许。田弘正常虑自己一旦去世,魏州人仍会因旧例继袭其位,于是兄弟子侄都在朝中担任官职,皇上皆提拔他们居于显位,朱紫满庭,当时人们都为之感到荣耀。

(注:《资治通鉴》为宋代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