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癸卯,遣谏议大夫郑覃诣镇州宣慰,赐钱一百万缗以赏将士。王承元既请朝命,诸将及邻道争以故事劝之,承元皆不听。及移镇义成,将士喧哗不受命,承元与柏耆召诸将以诏旨谕之,诸将号哭不从。承元出家财以散之,择其有劳者擢之,谓曰:“诸公以先代之故,不欲承元去,此意甚厚。然使承元违天子之诏,其罪大矣。昔李师道之未败也,朝廷尝赦其罪,师道欲行,诸将固留之。其后杀师道者亦诸将也。诸将勿使承元为师道,则幸矣。”因涕泣不自胜,且拜之。十将李寂等十馀人固留承元,承元斩以徇,军中乃定。丁未,承元赴滑州。将吏或以镇州器用财货行,承元悉命留之。

上将幸华清宫,戊午,宰相率两省供奉官诣延英门,三上表世谏,且言:“如此,臣辈当扈从。”求面对,皆不听。谏官伏门下,至暮,乃退。己未,未明,上自复道出城,幸华清宫,独公主、驸马、中尉、神策六军使帅禁兵千馀人扈从,晡时还宫。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一 · 唐纪五十七

十一月,癸卯,遣谏议大夫郑覃诣镇州宣慰,赐钱一百万缗以赏将士。王承元既请朝命,诸将及邻道争以故事劝之,承元皆不听。及移镇义成,将士喧哗不受命,承元与柏耆召诸将以诏旨谕之,诸将号哭不从。承元出家财以散之,择其有劳者擢之,谓曰:“诸公以先代之故,不欲承元去,此意甚厚。然使承元违天子之诏,其罪大矣。昔李师道之未败也,朝廷尝赦其罪,师道欲行,诸将固留之。其后杀师道者亦诸将也。诸将勿使承元为师道,则幸矣。”因涕泣不自胜,且拜之。十将李寂等十馀人固留承元,承元斩以徇,军中乃定。丁未,承元赴滑州。将吏或以镇州器用财货行,承元悉命留之。

上将幸华清宫,戊午,宰相率两省供奉官诣延英门,三上表世谏,且言:“如此,臣辈当扈从。”求面对,皆不听。谏官伏门下,至暮,乃退。己未,未明,上自复道出城,幸华清宫,独公主、驸马、中尉、神策六军使帅禁兵千馀人扈从,晡时还宫。

注释:

  1. 癸卯日,皇帝派遣谏议大夫郑覃到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进行安抚工作,并赏赐钱一百万缗作为奖赏给将士们。
  2. 王承元请求前往朝廷述职,但周围的将领和地方官员坚持按照过去的惯例劝阻他,但他都没有听从。
  3. 当他被调往义成(今河南省安阳市)任职时,他的将士们喧哗着不接受命令,王承元召集将领们传达了皇上的诏书,将领们仍然不愿意服从。他拿出自己的财物来分发给他们,挑选了那些有功的人提拔他们,并对他们说:“大家因为都是前辈的缘故,不希望我离开这里,这想法很好。但是如果我违背了皇上的命令,我的罪过就大了。以前李师道还没败的时候,朝廷曾经宽恕了他的罪行,让他继续任职。后来杀害师道的人就是你们这些将领。各位将领不要让我成为李师道那样的人物,那就太好了。”说完便泪流满面跪拜在地。十名将领中有十个人都坚持要留住王承元,王承元于是把他们斩首示众,全军因此安定下来。
  4. 皇帝决定前往华清宫(在今陕西临潼区),宰相率领两省供奉官到延英门向皇帝汇报工作,三次上书劝谏,并且说:“如果陛下这样做,我们就应当跟随陛下左右。”皇帝拒绝接见他们。谏官们站在门下等待很久,直到傍晚才退出。
  5. 第二天凌晨四点多,皇帝从复道出城,亲自前往华清宫,只有公主、驸马、宦官、神策六军使等统率禁卫军的士兵一千多人随从他一起行动,傍晚时分返回宫中。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末年王承元从镇州到华清宫的过程以及他在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王承元是一位有能力的将领,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职务调动受到了周围将领和地方官员的阻挠。尽管面临困难和压力,他仍努力维护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最后,皇帝亲自出城迎接他,使他感到欣慰。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同时也展示了个人的勇气和坚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