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己已朔,盐州奏:吐蕃千馀人围乌、白池。

庚辰,西川奏南诏二万人入界,请讨吐蕃。

癸未,容管奏破黄少卿万馀众,拔营栅三十六。时少卿久未平,国子祭酒韩愈上言:“臣去年贬岭外,熟知黄家贼事。其贼无城郭可居,依山傍险,自称洞主,寻常亦各营生,急则屯聚相保。比缘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德既不能绥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遂攻劫州县,侵暴平人,或复私仇,或贪小利,或聚或散,终亦不能为事。近者征讨本起裴行立、阳旻,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亦缘见贼未屯聚之时,将谓单弱,争献谋计。自用兵以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二万馀人,倘皆非虚,贼已寻尽。至今贼犹依旧,足明欺罔朝廷。邕、容两管,经此凋弊,杀伤疾疫,十室九空,如此不已,臣恐岭南一道未有宁息之时。自南讨已来,贼徒亦甚伤损,察其情理,厌苦必深。贼所处荒僻,假如尽杀其人,尽得其地,在于国计不为有益。若因改元大庆,赦其罪戾,遣使宣谕,必望风降伏。仍为选择有威信者为经略使,苟处置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上不能用。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一 · 唐纪五十七

十二月,己巳朔,盐州奏:吐蕃千余人围乌、白池。

庚辰,西川奏南诏二万人入界,请讨吐蕃。

癸未,容管奏破黄少卿万馀众,拔营栅三十六。时少卿久未平,国子祭酒韩愈上言:“臣去年贬岭外,熟知黄家贼事。其贼无城郭可居,依山傍险,自称洞主,寻常亦各营生,急则屯聚相保。比缘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德既不能绥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遂攻劫州县,侵暴平人,或复私仇,或贪小利,或聚或散,终亦不能为事。近者征讨本起裴行立、阳旻,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亦缘见贼未屯聚之时,将谓单弱,争献谋计。自用兵以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二万馀人,倘皆非虚,贼已寻尽。至今贼犹依旧,足明欺罔朝廷。邕、容两管,经此凋弊,杀伤疾疫,十室九空,如此不已,臣恐岭南一道未有宁息之时。自南讨已来,贼徒亦甚伤损,察其情理,厌苦必深。贼所处荒僻,假如尽杀其人,尽得其地,在于国计不为有益。若因改元大庆,赦其罪戾,遣使宣谕,必望风降伏。仍为选择有威信者为经略使,苟处置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上不能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封建论》的开篇部分。它讲述了唐朝时期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情况。首先描述了吐蕃和南诏的侵略行为,然后提到了西川和容管对这两个国家的征讨,最后提出了对治理边疆的建议。

逐句释义与赏析:

  1.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一 · 唐纪五十七: 十二月,己巳朔,盐州奏:吐蕃千馀人围乌、白池。
  • 诗句释义: 十二月份的第一日,盐州报告说有一千多名吐蕃人包围了乌江和白江边的池子。
  • 译文: 十二月份的第一个早上,盐州报告说有一千余名吐蕃人包围了乌江和白江边的水池。
  • 注释: “己巳”,农历每个月的日期;“朔”,“初一”;“盐州”,地名;“吐蕃”,古代藏族人的自称;“乌、白池”,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境内。
  • 赏析: 这里描述的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边境上的一些动态。诗中的“盐州”和“乌、白池”可能是当时的边境重镇或战略地点。
  1. 庚辰,西川奏南诏二万人入界,请讨吐蕃。
  • 诗句释义: 第二天,西川报告说南诏有两万人进入边界地区,请求征讨吐蕃。
  • 译文: 第二天,西川报告说南诏有两万人进入边界地区,请求征讨吐蕃。
  • 注释: “庚辰”,农历的日期;“西川”,古地名,今四川省一带;“南诏”,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吐蕃”,古代的一个民族;“入界”,进入边界。
  • 赏析: 这表明南诏对唐朝的直接威胁,并寻求军事援助以对抗吐蕃。
  1. 癸未,容管奏破黄少卿万馀众,拔营栅三十六。时少卿久未平,国子祭酒韩愈上言:“臣去年贬岭外,熟知黄家贼事。其贼无城郭可居,依山傍险,自称洞主,寻常亦各营生,急则屯聚相保。比缘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德既不能绥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遂攻劫州县,侵暴平人,或复私仇,或贪小利,或聚或散,终亦不能为事。
  • 诗句释义: 第三天,容管报告说打败了黄少卿一万多人,拔除了三十几个营栅。当时黄少卿还没有平定,国子祭酒韩愈上书说:“臣去年被贬到岭南,深知黄贼的情况。这些贼人没有城可以住,依山傍水,自称为洞主,平时也各自营生,紧急的时候就屯聚在一起互相保护。由于邕管经略使多数不得其人,既不能安抚人心,又无法控制局势,他们侵犯欺压当地百姓,以致激起了民怨。因此攻打抢劫州县地方,侵害残暴老百姓,有的为了私仇,有的贪图小利,有的时而聚合时而分散,最终也无法安定局势。”
  • 译文: 第三天,容管报告说打败了黄少卿一万多人,拔除了三十几个营栅。当时黄少卿还没有平定,国子祭酒韩愈上书说:“臣去年被贬到岭南,深知黄贼的情况。这些贼人没有城可以住,依山傍水,自称为洞主,平时也各自营生,紧急的时候就屯聚在一起互相保护。由于邕管经略使多数不得其人,既不能安抚人心,又无法控制局势,他们侵犯欺压当地百姓,以致激起了民怨。因此攻打抢劫州县地方,侵害残暴老百姓,有的为了私仇,有的贪图小利,有的时而聚合时而分散,最终也无法安定局势。”
  • 注释: “癸未”,“农历的日期”;“容管”,地名;“黄少卿”,可能是一个部落或者地方势力;“破”,击溃;“营栅”,即栅栏或哨站;“邕管”,地名,可能指今广西一带;“经略使”,负责边疆事务的官员;“靖乱”,平定叛乱。
  • 赏析: 韩愈在这里详细描述了黄少卿的具体情况,包括其地理位置、活动方式、与朝廷的关系等。通过他的分析,可以看出黄少卿的势力虽然强大但内部矛盾重重,缺乏有效的管理。同时,也反映了唐朝在处理这类边患时的困境。
  1. 庚辰,西川奏南诏二万人入界,请讨吐蕃。
  • 诗句释义: 第二天,西川报告说南诏有二万人进入边界地区,请求征讨吐蕃。
  • 译文: 第二天,西川报告说南诏有二万人进入边界地区,请求征讨吐蕃。
  • 注释: “庚辰”,农历的日期;“西川”,地名;“南诏”,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吐蕃”,古代的一个民族;“入界”,进入边界。
  • 赏析: 这再次表明南诏对唐朝的威胁增大,并寻求支持以对抗吐蕃的威胁。
  1. 癸未,容管奏破黄少卿万馀众,拔营栅三十六。时少卿久未平,国子祭酒韩愈上言:“臣去年贬岭外,熟知黄家贼事。
  • 诗句释义: 第三天,容管报告说打败了黄少卿一万多人,拔除了三十几个营栅。当时黄少卿还没有平定,国子祭酒韩愈上书说:“臣去年被贬到岭南,深知黄贼的情况。**
  • 译文: 第三天,容管报告说打败了黄少卿一万多人,拔除了三十几个营栅。当时黄少卿还没有平定,国子祭酒韩愈上书说:“臣去年被贬到岭南,深知黄贼的事。**
  • 注释: “癸未”,“农历的日期”;“容管”,地名;“黄少卿”,可能是一个部落或者地方势力;“国子祭酒”,官职名;“上言”,向皇帝提出意见或建议;“黄家贼”,即黄少卿领导的盗贼团伙。
  • 赏析: 韩愈在这里继续陈述他对黄少卿的看法以及他提出的对策,强调了黄少卿虽强但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导致难以彻底平定。同时,也体现了他在面对此类复杂局势时的谨慎态度和深思熟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