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李德裕,吉甫之子也,以中书舍人李宗闵尝对策讥切其父,恨之。宗闵又与翰林学士元稹争进取有隙。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各以书属所善进士于徽;及榜出,文昌、绅所属皆不预焉,及第者,郑朗,覃之弟;裴譔,度之子;苏巢,宗闵之婿;杨殷士,汝士之弟也。文昌言于上曰:“今岁礼部殊不公,所取进士皆子弟无艺,以关节得之。”上以问诸学士,德裕、稹、绅皆曰:“诚如文昌言。”上乃命中书舍人王起等覆试。夏,四月,丁丑,诏黜朗等十人,贬徽江州刺史,宗闵剑州刺史,汝士开江令。或劝徽奏文昌、绅属书,上必悟。徽曰:“苟元愧心,得丧一致,奈何奏人私书,岂士君子所为邪!”取而焚之,时人多之。绅,敬玄之曾孙;起,播之弟也。自是德裕、宗闵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
从李德裕与元稹的斗争看唐中期政治风云
- 背景介绍
- 李德裕生平简介
- 中书舍人李宗闵与翰林学士元稹关系
- 唐宪宗时期政治环境概述
- 事件经过
- 翰林学士李德裕与吉甫之子李宗闵矛盾升级
- 李宗闵与元稹政治争斗及个人恩怨
- 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贡举事件
- 主要人物分析
- 李德裕性格特点与政治策略
- 元稹在政治斗争中的活跃表现
- 杨汝士坚持原则,不畏强权
- 社会影响及历史意义
- 科举制度下的政治生态问题
- 李德裕改革举措及其效果评估
- 唐中期政治斗争对后世的启示
- 结语
- 唐纪五十七政治风波回顾
- 李德裕与元稹斗争的历史评价
- 从李德裕与元稹的斗争中汲取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