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绛好直言,李逢吉恶之。故事,仆射上日,宰相送之,百官立班,中丞列位于廷,尚书以下每月当牙。元和中,伊慎为仆射,太常博士韦谦上言旧仪太重,削去之。御史中丞王播恃逢吉之势,与绛相遇于涂,不之避。绛引故事上言:“仆射,国初为正宰相,礼数至重。倘人才忝位,自宜别授贤良。若朝命守官,岂得有亏法制。乞下百官详定。”议者多从绛议。上听行旧仪。甲子,以绛有足疾,除太子少师、分司。
言事者多称裴度贤,不宜弃之籓镇,上数遣使至兴元劳问度,密示以还期。度因求入朝,逢吉之党大惧。
◎宝历二年丙年,公元八二六年
春,正月,壬辰,裴度自兴元入朝,李逢吉之党百计毁之。先是民间谣云:“绯衣小儿坦其腹,天上有口被驱逐。”又,长安城中有横亘六冈,如乾象,度宅偶居第五冈。张权舆上言:“度名应图谶,宅占冈原,不召而来,其旨可见。”上虽年少,悉察其诬谤,待度益厚。
李绛好直言,李逢吉恶之。
译文:李绛喜欢直率地提出批评意见,而李逢吉则讨厌他这样做。
注释:李绛(768年-834年),字公垂,唐朝大臣,宰相李吉甫之子。他在唐朝的官场上一直以直言进谏著称,因此受到皇帝李隆基的赏识和重用。然而,他也因此得罪了同僚李逢吉,后者为了打压他的势力,不惜采取极端手段,试图消除他的影响力。
故事,仆射上日,宰相送之,百官立班,中丞列位于廷,尚书以下每月当牙。元和中,伊慎为仆射,太常博士韦谦上言旧仪太重,削去之。御史中丞王播恃逢吉之势,与绛相遇于涂,不之避。绛引故事上言:“仆射,国初为正宰相,礼数至重。倘人才忝位,自宜别授贤良。若朝命守官,岂得有亏法制。乞下百官详定。”议者多从绛议。上听行旧仪。甲子,以绛有足疾,除太子少师、分司。
译文:在唐朝元和年间,当李绛出任仆射时,宰相们会送他上路,百官们会列队为他饯行,御史中丞会在朝廷上排列在他的前面,尚书以下的官员每月都要向他请示工作。当时有一位叫伊慎的人担任仆射,太常博士韦谦上书建议改变这些旧的礼仪,于是被取消。然而,御史中丞王播却依靠李逢吉的力量,在路中间拦住了李绛,却不给他让路。李绛依据过去的惯例上书说:“仆射的地位相当于正宰相,其礼仪非常重要。如果遇到才德平庸的人占据这个位置,那么应该重新分配给他贤能的人。如果朝廷的命令要求他继续担任这个职位,那么就不能违反法律。请皇上下达命令让百官商议确定。”多数朝臣都同意李绛的建议。后来皇上同意了李绛的意见,按照旧规矩行事。第二天,因为李绛有脚部疾病,他被免去了太子少师的职务,改为分司处理公务。
注释:仆射是唐朝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地位很高。仆射上朝时,宰相们会来为他送行,百官要列队为他饯行,御史中丞要在朝廷上对他行礼。伊慎担任这个职位后,太常博士韦谦上书请求废除这些旧规矩。但是,御史中丞王播却依靠李逢吉的势力,在路中间拦住了李绛,却不让他过去。李绛上书指出:“仆射的位置相当于正宰相,其礼仪非常重要。如果遇到才德平庸的人占据这个位置,那么应该重新分配给他贤能的人。如果朝廷的命令要求他继续担任这个职位,那么就不能违反法律。”最后得到皇上的支持,按照旧规矩行事。第二天,因为李绛有脚部疾病,他被免去了太子少师的职务,改为分司处理公务。
言事者多称裴度贤,不宜弃之籓镇,上数遣使至兴元劳问度,密示以还期。度因求入朝,逢吉之党大惧。
译文:对政事有所议论的人大都称赞裴度的贤能,不应当将他放逐到藩镇去,皇上多次派使者去兴元慰劳询问裴度的情况,并暗示他要回来的时间。裴度趁机请求回朝,李逢吉的党羽非常害怕。
注释: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曾任宰相,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在唐穆宗时期,裴度曾被贬到藩镇任职,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又被召回朝廷,担任重要的职务。在这个过程中,裴度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成为了唐朝的重要政治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