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延嗣既得幽州,虐用其人。都知兵马使李载义与弟牙内兵马使载宁共杀延嗣,并屠其家三百馀人。载义权知留后,九月,数延嗣之罪以闻。载义,承乾之后也。
庚申,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妄奏李同捷为军士所逐,走归本道,请束身归朝。寻奏同捷复归沧州。
壬申,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程同平章事、充河东节度使。
冬,十月,己亥,以李载义为卢龙节度使。
十一月,甲申,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逢吉同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上游戏无度,狎暱群小,善击球,好手抟,禁军及诸道争献力士,又以钱万缗付内园令召募力士,昼夜不离侧。又好深夜自捕狐狸。性复褊急,力士或恃恩不逊,辄配流、籍没。宦官小过,动遭捶挞,皆怨且惧。十二月,辛丑,上夜猎还宫,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从宽、阎惟直等二十八人饮酒。上酒酣,入室更衣,殿上烛忽灭,苏佐明等弑上于室内。刘克明等矫称上旨,命翰林学士路隋草遗制,以绛王悟权句当军国事。壬寅,宣遗制,绛王见宰相百官于紫宸外庑。克明等欲易置内侍之执权者,于是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定议,以卫兵迎江王涵入宫,发左、右神策、飞龙兵进讨贼党,尽斩之。克明赴井,出而斩之。绛王为乱兵所害。时事起苍猝,守澄等以翰林学士韦处厚博通古今,一夕处置,皆与之共议。守澄等欲号令中外,而疑所以为辞。处厚曰:“正名讨罪,于义何嫌,安可依违,有所讳避!”又问:’江王当如何践祚?”处厚曰:“诘朝,当以王教布告中外以已平内难。然后群臣三表劝进,以太皇太后令册命即皇帝位。”当时皆从其言,时不暇复问有司,凡百仪法,皆出于处厚,无不叶宜。癸卯,以裴度摄冢宰。百官谒见江王于紫宸外庑,王素服涕泣。甲辰,见诸军使于少阳院。赵归真等诸术士及敬宗时佞幸者,皆流岭南或边地。乙已,文宗即位,更名昂。戊申,尊母萧氏为皇太后,王太后为宝历太后。是时,郭太后居兴庆宫,王太后居义安殿,萧太后居大内。上性孝谨,事三宫如一,每得珍异之物,先荐郊庙,次奉三宫,然后进御。萧太后,闽人也。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三 · 唐纪五十九
朱延嗣之诛与李载义之权位
朱延嗣,作为当时幽州的知州,其统治手段严苛,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在一次事件中,他因无法处理内部矛盾,最终导致其被下属李载义和弟弟李载宁联手杀死,并屠杀了三百余人。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朱延嗣的灭亡,也展示了李家兄弟在关键时刻所展现的决断力和勇气。
李载义随后被推举为卢龙节度使,这标志着他在朝廷中的稳固地位。然而,他的权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他与宦官刘克明等人的合作,最终导致了他的政变失败并被杀害。这个事件提醒了当时的皇帝及其臣子,权力的平衡与运用需要极其谨慎,任何小的过失都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同时,这也反映了唐代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激烈性。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关键的启示。首先,任何统治者都必须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其次,领导者之间的权力斗争往往伴随着血腥与背叛,这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利益,更可能威胁到整个政权的稳定。最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权力的追求和滥用,都应持有深刻的警惕和批评态度。
通过对朱延嗣和李载义事件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唐代的政治动态以及权力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演变。这些历史细节不仅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让我们得以洞察人性的复杂与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