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虽虚怀听纳而不能坚决,与宰相议事已定,寻复中变。夏,四月,丙辰,韦处厚于延英极论之,因请避位。上再三慰劳之。
忠武节度使王沛薨。庚申,以太仆卿高瑀为忠武节度使。自大历以来,节度使多出禁军,其禁军大将资高者,皆以倍称之息贷钱于富室,以赂中尉,动逾亿万,然后得之,未尝由执政。至镇,则重敛以偿所负。及沛薨,裴度、韦处厚始奏以瑀代之。中外相贺曰:“自今债帅鲜矣!”五月,丙子,以天平节度使乌重胤为横海节度使,以前横海节度副使李同捷为兗海节度使。朝廷犹虑河南、北节度使构扇同捷使拒命,乃加魏博史宪诚同平章事。丁丑,加卢龙李载义、平卢康志睦、成德王庭凑检校官。
盐铁使王播自淮南入朝,力图大用,所献银器以千计,绫绢以十万计。六月,癸巳,以播为左仆射、同平章事。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三·唐纪五十九
译文:
穆宗皇帝虽然虚心听取臣下意见,但在决策上仍显得犹豫不决,与宰相商议已定的事情,不久又会发生变化。夏季,四月丙辰日,韦处厚在延英殿上极力陈述此事,并请求辞去相位。穆宗再三安慰和挽留他。忠武节度使王沛去世。庚申日,朝廷任命太仆卿高瑀为忠武节度使。自从大历年间开始,节度使多数由禁军将领担任,其中那些地位较高的禁军大将,都会通过借贷高利贷的方式从富户那里获得大量金钱,然后用这些钱贿赂宦官,金额常常超过亿万,然后才得到这些金钱,从未通过执政大臣。但当王沛去世后,裴度、韦处厚开始奏请以高瑀代王沛之职。朝内外相互祝贺说:“自此以后,债务帅鲜矣!”五月丙子日,朝廷任命天平节度使乌重胤为横海节度使,任命前横海节度副使李同捷为兗海节度使。朝廷仍然担忧河南和北的节度使会煽动同捷抗拒朝廷的命令,于是加魏博史宪诚同平章事。丁丑日,朝廷又加封卢龙李载义、平卢康志睦、成德王庭凑为检校官。
赏析:
本段描述了唐朝中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包括官员任免、军事行动等。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对外战争的策略。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诗中通过对官员任免、军事行动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唐朝中期的政治风貌,以及当时朝廷对于军事和外交事务的处理方式。
诗中的“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三·唐纪五十九”是本段的核心内容,它详细记录了穆宗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决策。通过这段历史记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同时,这段历史也是研究唐朝中期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料来源。
诗中的“上虽虚怀听纳而不能坚决”揭示了穆宗在政治上的犹豫和软弱。尽管他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但在决策上却往往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坚定的选择。这种性格上的缺陷使得他在处理国家大事时显得不够果断。同时,这也反映出当时唐朝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即皇帝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决策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
诗中的“夏,四月,丙辰……及沛薨”,描绘了王沛的去世以及朝廷对他职位的调整。王沛作为忠武节度使,他的去世无疑对朝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然而,朝廷并未因为他的去世而停止对他的追悼和怀念,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了职位的调整,以保持朝廷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诗中的“五月,丙子……至河北节度使构扇同捷使拒命,乃加魏博史宪诚同平章事”则揭示了当时朝廷在应对叛乱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面对河北地区的叛乱,朝廷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段来镇压叛乱者,而是试图通过加官晋爵的方式来安抚他们。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更多的不满和反抗。因此,朝廷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叛乱问题。
本段通过详细的叙述和生动的语言,将唐朝中期的政治事件和历史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深入分析这些事件和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