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以翰林学士韦处厚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上自为诸王,深知两朝之弊,及即位,励精求治,去奢从俭。诏宫女非有职掌者皆出之,出三千馀人。五坊鹰犬,准元和故事,量留校猎外,悉放之。有司供宫禁年支物,并准贞元故事。省教坊、翰林、总监冗食千二百馀员,停诸司新加衣粮。御马坊场及近岁别贮钱谷所占陂田,悉归之有司。先宣索组绣、雕镂之物,悉罢之。敬宗之世,每月视朝不过一二,上始复旧制,每奇日未尝不视朝,对宰相群臣延访政事,久之方罢。待制官旧虽设之,未尝召对,至是屡蒙延问。其辍朝、放朝皆用偶日,中外翕然相贺,以为太平可冀。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上之上
◎太和元年丁未,公元八二七年
春,二月,乙巳,赦天下,改元。
李同捷擅据沧景,朝廷经岁不问。同捷冀易世之后或加恩贷,三月,壬戌朔,遣掌书记崔从长奉表与其弟同志、同巽俱入见,请遵朝旨。
诗句
- 庚戌:指的是唐穆宗的年号“长庆”中的第十七个年头。
- 以翰林学士韦处厚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任命了翰林学士韦处厚为中书侍郎和同平章事,这是高级官员的职务。
- 上自为诸王:指唐穆宗从亲王身份即位,开始亲理政事。
- 深知两朝之弊:唐穆宗认识到前朝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
- 励精求治:勤勉地寻求治理国家的方法。
- 去奢从俭:去除奢侈,追求节俭。
- 诏宫女非有职掌者皆出之:皇帝下令,没有官职的宫女都被放出来。
- 五坊鹰犬:皇宫内养的猎鹰和犬只。
- 准元和故事:根据元和时期以前的制度处理。
- 省教坊、翰林、总监冗食千二百馀员:减少和裁减冗员。
- 停诸司新加衣粮:停止给各部门增发的粮食。
- 御马坊场:御用的马厩场地。
- 陂田:池塘或水田。
- 宣索组绣、雕镂之物:禁止使用精美的丝织品。
- 敬宗之世,每月视朝不过一二:唐敬宗即位后,每月只在特定的日子(一二日)上朝。
-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即使不是特定日子,他也会偶尔上朝。
- 对宰相群臣延访政事,久之方罢:经常召见宰相和大臣讨论政事。
- 待制官旧虽设之,未尝召对:虽然设置了待制官,但从未召见过面。
译文
在唐穆宗时期,他从一个亲王的身份即位并开始亲自处理政务。他深刻意识到两代王朝遗留下来的弊端。登基后,他励精图治,努力寻求治国之道,摒弃奢华,追求简约节俭。他命令释放了三千多名宫女,按照元和时期的惯例,将宫中饲养的猎鹰和犬只全部放出。他还减少了教坊、翰林、总监等部门的冗员,停止向各部门增发衣物和粮食。他将御马坊的场地以及近年来特别储备的钱粮归还给了有关部门。他首先宣布禁止使用丝织品等精美的物品,并停止了对宰相和大臣的常规召见。他让大臣们有机会讨论国事,但经过长时间后才停止这样的活动。他对待制官的设置虽然存在过,但是从未召见过面,因此也就不再召用。他在这些方面都做出了改变,使得国内外的人都感到欢欣鼓舞,认为这是国家有望实现太平的征兆。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唐穆宗时期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反映了他对于国家治理的用心和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唐穆宗试图解决两代王朝遗留下来的弊端,提升国家的治理效率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诗中描述了皇帝释放宫女、裁减冗员、禁止奢侈品等措施,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节约与务实精神。同时,他也鼓励大臣们参与国事讨论,表明了他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以便更好地进行决策。这些措施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有利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