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王智兴守司徒,以前夏绥节度使傅良弼为横海节度使。

岳王绲薨。

庚戌,容管奏安南军乱,逐都护韩约。冬,十月,洋王欣薨。

魏博败横海兵于平原,遂拔之。

十一月,癸未朔,易定节度使柳公济奏攻李同捷坚固寨,拔之。又破其兵于寨东。时河南、北诸军讨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朝廷竭力奉之,江、淮为之耗弊。

傅良弼至陕而薨。乙酉,以左金吾大将军李祐为横海节度使。

甲辰,禁中昭德寺火,延及宫人所居,烧死者数百人。

十二月,丁已,王智兴奏兵马使李君谋将兵济河,破无棣。壬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韦处厚薨。

李同捷军势日蹙,王庭凑不能救,乃遣人说魏博大将亓志绍使杀史宪诚父子取魏博。志绍遂作乱,引所部兵二万人还逼魏州。丁丑,命谏议大夫柏耆宣慰魏博,且发义成、河阳兵以讨志绍。

资治通鉴(二)
卷二百四十三 唐纪五十九
加王智兴守司徒,以前夏绥节度使傅良弼为横海节度使。岳王绲薨。庚戌,容管奏安南军乱,逐都护韩约。冬,十月,洋王欣薨。魏博败横海兵于平原,遂拔之。十一月,癸未朔,易定节度使柳公济奏攻李同捷坚固寨,拔之。又破其兵于寨东。时河南、北诸军讨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朝廷竭力奉之,江、淮为之耗弊。傅良弼至陕而薨。乙酉,以左金吾大将军李祐为横海节度使。甲辰,禁中昭德寺火,延及宫人所居,烧死者数百人。十二月,丁已,王智兴奏兵马使李君谋将兵济河,破无棣。壬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韦处厚薨。李同捷军势日蹙,王庭凑不能救,乃遣人说魏博大将亓志绍使杀史宪诚父子取魏博。志绍遂作乱,引所部兵二万人还逼魏州。丁丑,命谏议大夫柏耆宣慰魏博,且发义成、河阳兵以讨志绍。
赏析:
本诗记录了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发生的多起重大事件,包括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

  1. 事件概览
  • 军事动态:文中提到“魏博败横海兵于平原”以及“李同捷军势日蹙”,显示了边疆地区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压力。同时,还涉及了地方将领如李祐和亓志绍的军事行动和决策。
  • 政治事件:“王智兴奏守司徒”、“前夏绥节度使傅良弼为横海节度使”等事件表明了当时朝廷内部的人事变动和地方势力的调动。
  • 经济与社会问题:如“赐两军中尉以下钱”、“赐统军、军使等绵采、银器各有差”,揭示了政府对军队和地方官员的经济支持与赏赐政策。
  1. 人物关系
  • 王智兴:被加官为司徒,显示出朝廷对他的重视和信任。
  • 傅良弼与李祐:两人均为高级将领,分别被任命为横海节度使和左金吾大将军,体现了朝廷对边疆安全的重视。
  1. 社会影响
  • 经济负担:通过“江、淮为之耗弊”的描述,反映了战争给地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1. 历史意义
  • 政权动荡: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政治的混乱。
  • 外交策略:“遣人说魏博大将亓志绍”,展示了外交在维护国家稳定中的作用。

此诗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军事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及其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