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四年庚戌,公元八三零年
春,正月,辛巳,武昌节度使牛僧孺入朝。戊子,立子永为鲁王。
李宗闵引荐牛僧孺。辛卯,以僧孺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于是二人相与排摈李德裕之党,稍稍逐之。
南诏之寇成都也,诏山南西道发兵救之,兴元兵少,节度使李绛募兵千人赴之,未至,蛮退而还。兴元兵有常额,诏新募兵悉罢之。二月,乙卯,绛悉召新军,谕以诏旨而遣之,仍赐以廪麦,皆怏怏而退。往辞监军,监军杨叔元素恶绛不奉己,以赐物薄激之。众怒,大噪,掠库兵,趋使牙。绛方与僚佐宴,不为备,走登北城。或劝缒而出,绛曰:“吾为元帅,岂可逃去!”麾推官赵存约令去。存约曰:“存约受明公知,何可苟免!”牙将王景延与贼力战死,绛、存约及观察判官薛齐皆为乱兵所害,贼遂屠绛家。戊午,叔元奏绛收新军募直以致乱。庚申,以尚书右丞温造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是时,三省官上疏共论李绛之冤。谏议大夫忆敏行具孙叔元激怒乱兵,上始悟。
诗句翻译:
春,正月,辛巳,武昌节度使牛僧孺入朝,戊子,立子永为鲁王。李宗闵引荐牛僧孺。辛卯,以僧孺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于是二人相与排摈李德裕之党,稍稍逐之。
译文:春天,正月,辛巳日,武昌节度使牛僧孺进京朝拜。戊子日,立儿子李永为鲁王。李宗闵推荐牛僧孺。辛卯日,任命牛僧孺为兵部尚书和同平章事。这时两人互相排挤李德裕的党羽,逐渐驱逐他们。南诏之寇成都也,诏山南西道发兵救之,兴元兵少,节度使李绛募千人赴之,未至,蛮退而还。兴元兵有常额,诏新募兵悉罢之。
译文:南诏攻打成都时,朝廷命令山南西道派兵救援。兴元兵员很少,节度使李绛招募一千人前往,还没到达,南诏就撤退了。兴元兵员有定额,朝廷下令新招募的兵员全部遣散。二月,乙卯,绛悉召新军,喻以诏旨而遣之,仍赐以廪麦,皆怏怏而退。往辞监军,监军杨叔元素恶绛不奉己,以赐物薄激之。众怒,大噪,掠库兵,趋使牙。绛方与僚佐宴,不为备,走登北城。或劝缒而出,绛曰:“吾为元帅,岂可逃去!”麾推官赵存约令去。存约曰:“存约受明公知,何可苟免!”牙将王景延与贼力战死,绛、存约及观察判官薛齐皆为乱兵所害,贼遂屠绛家。
译文:二月份,乙卯日,李绛全都召集新招募的士兵,告诉他们诏书的内容后让他们离去,并赏赐他们粮食。士兵们都很不高兴就回去了。李绛前去请求监军,监军杨叔元因看不惯李绛不服从他的命令,用赏赐的物品来激怒他。众人大怒,大声喧哗,抢走仓库里的兵器,直奔李绛的军营。李绛正和僚佐一起吃饭,没有防备,跑上城墙。有人劝说让他跳下去逃跑,李绛说:“我是元帅,怎能逃跑?”于是指挥推官赵存约让其他人跳下去。赵存约说:“我受到您的赏识,怎么可以贪生怕死而苟且偷生呢?”牙将王景延跟贼寇拼命牺牲,李绛、赵存约以及观察判官薛齐都被乱兵杀害,贼兵最终屠杀了李绛的家人。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诗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风貌。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有力,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