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成德节度使王庭凑薨,军中奉其子都知兵马使元逵知留后。元逵改父所为,事朝廷礼甚谨。
史元忠献杨志诚所造衮衣及诸僭物。丁卯,流志诚于岭南,道杀之。
李宗闵言李德裕制命已行,不宜自便。乙亥,复以德裕为镇海节度使,不复兼平章事。时德裕、宗闵各有朋党,互相挤援。上患之,每叹曰:“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臣光曰:“夫君子小人之不相容,犹水炭之不可同器而处也。故君子得位则斥小人,小人得势则排君子,此自然之理也。然君子进贤退不肖,其处心也公,其指事也实;小人誉其所好,毁其所恶,其处心也私,其指事也诬。公且实者谓之正直,私且诬者谓之朋党,在人主所以辨之耳。是以明主在上,度德而叙位,量能而授官;有功者赏,有罪者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夫如是,则朋党何自而生哉!彼昏主则不然,明不能烛,强不能断;邪正并进,毁誉交至;取舍不在于己,威福潜移于人。于是谗慝得志,而朋党之议兴矣。
资治通鉴 · 唐纪六十一
十一月,成德节度使王庭凑薨,军中奉其子元逵为留后。元逵改父亲所为,事朝廷礼甚谨。
史元忠献给皇帝杨志诚所造的衮衣及各种僭越之物。丁卯,流放志诚至岭南,途中杀害了他。
李宗闵言说李德裕的命令已经执行,不应自行处理。乙亥,重新任命德裕为镇海节度使,不再兼平章事职务。当时德裕和李宗闵都有朋党,互相支持。唐文宗感叹道:“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臣光曰:“君子与小人之间不能相容,就像水和炭不能在同一个容器里一样。所以君子得到地位就会排斥小人,小人得势就会排挤君子,这是很自然的情况。然而君子推荐贤能的人,排除不肖的人,他们的心态是公正无私的,他们的行为是诚实可靠的。小人则喜欢称赞自己所喜好的,诋毁他所厌恶的,他们的心态是自私的,他们的行为是虚假的。公正而真诚的人被称之为正直,自私且虚伪的人被称之为朋党。这是人主用来辨识他们的方法。因此英明的君主在上位,根据德行评定地位,根据才能授予官职;有功的人给予奖赏,有罪的人施以惩罚;奸邪之人不能使他迷惑,谄谀之人不能改变他的意志。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朋党的存在又从何而来呢!昏庸的君主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不能明察,无法决断;邪恶与忠诚的人一起进入,赞誉与诋毁同时到来;取舍不由自己决定,威权和利益悄悄地转移到他人手中。于是谗谄之徒得以逞志,而朋党之议兴起。
注释:
- 成德节度使:唐朝时期的一个节度使职位,管辖区域包括今河北省南部、北京市北部等地区。
- 王庭凑:王庭凑是唐代后期的一位节度使,他的去世对当地政局产生了一定影响。
- 元逵:王庭凑之子,接替其父职位,继续担任留后,处理军务。
- 杨志诚:唐代宦官,曾制造衮衣等僭越之物献给皇帝,后被流放至岭南并处死。
- 李宗闵:当时任宰相,他对德裕的政策提出异议,反对擅自处理政务。
- 李德裕:当时担任镇海节度使,因反对宦官专权而受到排挤。
- 丁卯:日期不详,可能是唐文宗时期,志诚被流放至岭南的一天。
- 岭南:古代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广东省一带。
- 乙亥:唐文宗时期,李宗闵建议恢复德裕原来的职务。
- 平章事:官名,唐朝时期宰相的一种职称。
- 李德裕制命:李德裕当时所颁布的命令或政策。
- 君子小人之不相容:比喻君子和小人之间难以和谐共处。
- 水炭不可同器:用水和炭混合在一起会相互反应产生有害气体,比喻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