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中太和九年(乙卯,公元八三五年)
春,正月,乙卯,以王元逵为成德节度使。
巢公凑薨,追赠齐王。
郑注上言秦地有灾,宜兴役以禳之。辛卯,发左、右神策千五百人浚曲江及昆明池。
三月,冀王絿薨。
丙辰,以史元忠为卢龙节度使。
初,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漳王傅母杜仲阳坐宋申锡事放归金陵,诏德裕存处之。会德裕已离浙西,牒留后李蟾使如诏旨。至是,左承王璠、户部侍郎李汉奏德裕厚赂仲阳,阴结漳王,图为不轨。上怒甚,召宰相及璠、汉、郑注等面质之。璠、汉等极口诬之,路隋曰:“德裕不至有此。果如所言,臣亦应得罪!”言者稍息。夏,四月,以德裕为宾客分司。
癸巳,以郑注守太仆卿,兼御史大夫,注始受之,仍举仓部员外郎李款自代曰:“加臣之罪,虽于理而无辜;在款之诚,乃事君而尽节。”时人皆哂之。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五 · 唐纪六十一
译文:春,正月乙卯,以王元逵为成德节度使。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中太和九年(乙卯,公元八三五年)
注释:乙卯,农历正月的第五个日子。成德节度使是唐朝的一个官职,负责管理成德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历史记录的一部分,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风貌。诗中的“资治通鉴”指的是《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由北宋司马光等人编撰。诗中提到的“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中太和九年”,即唐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在位的第九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任命王元逵为成德节度使的事件。
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简要描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国家治理情况。同时,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