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路隋同平章事,充镇海节度使,趣之赴镇,不得面辞。坐救李德裕故也。
初,京兆尹河南贾餗,性褊躁轻率,与李德裕有隙,而善于李宗闵、郑注。上巳,赐百官宴于曲江,故事,尹于外门下马,揖御史。餗恃其贵势,乘马直入,殿中侍御史杨俭、苏特与之争,餗骂曰:“黄面儿敢尔!”坐罚俸。餗耻之,求出,诏以为浙西观察使。尚未行,戊戌,以餗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庚子,制以曏日上初得疾,王涯呼李德裕奔问起居,德裕竟不至。又在西蜀征逋悬钱三十万缗,百姓愁困。贬德裕袁州长史。
初,宋申锡获罪,宦官益横。上外虽包容,内不能堪。李训、郑注既得幸,揣知上意,训因进讲,数以微言动上。上见其才辩,意训可与谋大事,且以训、注皆因王守澄以进,冀宦官不之疑,遂密以诚告之。训、注遂以诛宦官为己任,二人相挟,朝夕计议,所言于上无不从,声势炟赫。注多在禁中,或时休沐,宾客填门,赂遗山积。外人但知训、注倚宦官擅作威福,不知其与上有密谋也。上之立也,右领军将军兴宁仇士良有功。王守澄抑之,由是有隙。训、注为上谋,进擢士良以分守澄之权。五月,乙丑,以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守澄不悦。
资治通鉴
唐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纪六一
第一章:病疾初愈与群臣宴会
唐文宗在太和八年(834年)春,病情略有好转。丁巳日,他登上太和殿接见了近臣们。尽管精神略为恢复,但神志仍然不如从前。二月,壬午朔日,出现了日食现象。
第二章:李德裕被贬及贾餗之祸
李德裕因之前的事件,被贬为袁州长史。与此同时,京兆尹河南的贾餗性情急躁,行为轻佻,他与李德裕有嫌隙,却对李宗闵、郑注颇为欣赏。上巳日,皇上在曲江举行宴请百官的宴会,按照规定,贾餗需要在外门下马,并向御史行礼。由于他恃宠而骄,骑马直接入内,引发了殿中侍御史杨俭和苏特的争执。杨俭斥责他是“黄面儿”,因此被罚俸禄。贾餗对此感到羞耻,请求离开朝廷,最终被任命浙西观察使。然而,在他还没有上任之前,戊戌日,朝廷又任命贾餗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第三章:朝堂内外的权力斗争
在贾餗得到任命之后,朝堂内外的斗争更加激烈。李训和郑注受到皇帝的信任,他们揣测皇帝的想法,并利用进谏的机会多次触动皇帝的情感。皇帝对他们的能力产生了信任,甚至开始考虑将大权交给他们。同时,李训和郑注还知道王守澄是通过宦官才能进入朝堂的。为了不引起宦官的怀疑,他们决定秘密地与他们合作,一同清除宦官势力。两人朝夕计议,所作所为都符合皇帝的意愿,声势显赫。郑注常常待在宫中,有时休假回家,他的宾客络绎不绝,贿赂堆积如山。外界只知李训和郑注凭借与宦官的关系横行霸道,却不知他们实际上是在与皇帝密谋如何除去这些宦官。当皇帝即位时,右领军将军仇士良有功于国。然而,王守澄压制了他的功绩,这让两人心生不满,形成了隔阂。
第四章:宦官权力的威胁与对策
面对宦官日益强大的势力,李训和郑注策划除掉这些威胁。在五月乙丑日,他们任命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以分权给王守澄。然而,王守澄对此感到不快。这场斗争让整个国家笼罩在政治阴谋之中,使得朝廷内外的官员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总结
通过分析这段历史事件,可以看到唐朝的政治生态复杂多变,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从李德裕的被贬到贾餗的遭遇,再到宦官之间的争斗,每一个事件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混乱和动荡。这种动荡不仅影响了朝廷的稳定,也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