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妃请立皇弟安王溶为嗣,上谋于宰相,李珏非之。丙寅,立敬宗少子陈王成美为皇太子。丁卯,上幸会宁殿作乐,有童子缘橦,一夫来往走其下如狂。上怪之,左右曰:“其父也。”上泫然流涕曰:“朕贵为天子,不能全一子。”召教坊刘楚材等四人、宫人张十十等十人,责之曰:“构害太子,皆尔曹也!今更立太子,复欲尔邪?”执以付吏,己巳,皆杀之。上因是感伤,旧疾遂增。
十一月,三司案萧本、萧弘皆非真太后弟。本除名,流爱州,弘流儋州。而太后真弟在闵中,终不能自达。
乙亥,上疾少间,坐思政殿,召当直学士周墀,赐之酒,因问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对曰:“陛下尧、舜之主也。”上曰:“朕岂敢比尧、舜!所以问卿者,何如周赧、汉献耳。”墀惊曰:“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上曰:“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六·唐纪六十二
杨妃请立皇弟安王溶为嗣,上谋于宰相,李珏非之。丙寅,立敬宗少子陈王成美为皇太子。丁卯,上幸会宁殿作乐,有童子缘橦,一夫来往走其下如狂。上怪之,左右曰:“其父也。”上泫然流涕曰:“朕贵为天子,不能全一子。”召教坊刘楚材等四人、宫人张十十等十人,责之曰:“构害太子,皆尔曹也!今更立太子,复欲尔邪?”执以付吏,己巳,皆杀之。上因是感伤,旧疾遂增。
十一月,三司案萧本、萧弘皆非真太后弟。本除名,流爱州,弘流儋州。而太后真弟在闵中,终不能自达。
乙亥,上疾少间,坐思政殿,召当直学士周墀,赐之酒,因问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对曰:“陛下尧、舜之主也。”上曰:“朕岂敢比尧、舜!所以问卿者,何如周赧、汉献耳。”墀惊曰:“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上曰:“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皇帝的日常生活及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诗中描述了皇帝与杨妃之间的权力争斗,以及他对于自己儿子的忧虑和无奈。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政治的复杂性和皇帝的孤独感。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困境。
诗中提到杨妃请皇帝立自己的弟弟为继承人,这反映了当时皇权斗争的激烈程度。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威不得不考虑这种权力博弈。这种权力斗争不仅影响了国家的政治局势,还可能影响到个人的命运。
诗中描述皇帝对儿子的担忧。皇帝虽然贵为天子,但仍然无法完全保护自己的儿子。这种担忧体现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助。同时,这也反映了皇帝内心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希望儿子能够继承皇位;另一方面,他又害怕儿子成为自己的负担。
诗中提到周墀的回答和皇帝的反应。周墀被问及如何与尧、舜相比时,他惊恐地说出周赧、汉献这样的亡国之君。这反映出皇帝对于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道德困境。皇帝认为自己受制于家奴,这使得他感到自己似乎不如周赧、汉献。这种自我贬低和自责的心理可能源于皇帝对于权力的无力和恐惧。
这首诗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朝皇帝的生活和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同时,它也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