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岩行至江陵,敕削官爵,长流儋州。岩美姿仪,囚于江陵狱再宿,须发皆白,寻赐自尽,籍没其家。岩之为相也,密奏,“三品以上赐死,皆令使者剔取结喉三寸以进,验其必死。”至是,自罹其祸,所死之处乃杨收赐死之榻也。边咸、郭筹捕得,皆伏诛。初,岩佐崔铉于淮南,为支使,铉知其必贵,曰:“路十终须作彼一官。”既而入为监察御史,不出长安城,十年至宰相。其自监察入翰林也,铉犹在淮南,闻之,曰:“路十今已入翰林,如何得老!”皆如铉言。以太子少傅于琮同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二月,甲午,葬昭圣恭惠孝皇帝于简陵,庙号懿宗。
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赵隐同平章事,充镇海节度使;以华州刺史裴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虢州刺史刘瞻为刑部尚书。瞻之贬也,人无贤愚,莫不痛惜。及其还也,长安两市人率钱雇百戏迎之。瞻闻之,改期,由他道而入。
路岩生平及评价
探究唐中期政治家之路岩生平与影响
- 人物简介
- 出生地与家庭背景
- 早年成就与经历
- 政治生涯概览
- 早期仕途
- 进入官场初期
- 科举考试及选拔
- 初入仕途表现
- 权力斗争与政治策略
- 与韦保衡共事与冲突
- 路岩与韦保衡关系
- 路岩在朝堂影响力
- 政治决策与政策实施
- 经济改革举措
- 军事扩张与防御
- 法律与司法系统改进
- 社会文化影响
- 文学创作与影响
- 对文化艺术贡献
- 民间口碑与历史评价
- 个人品质与人格特点
- 路岩性格特征
- 道德操守与价值观
- 对后世影响分析
- 争议与批评
- 权谋行为质疑
- 与边咸关系复杂性
- 被排斥出朝事件解读
- 家族与继承问题
- 家族背景对政局影响
- 后代与传承问题探讨
- 路岩家族政治遗产
- 历史地位与评价
- 在历史上角色
- 历史评价与时代变迁
- 历史地位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