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节度使刘建锋既得志,嗜酒,不亲政事。长直兵陈赡妻美,建锋私之。赡袖铁挝击杀建锋;诸将杀赡,迎行军司马张佶为留后。佶将入府,马忽踶啮,伤左髀。时马殷攻邵州未下,佶谢诸将曰:“马公勇而有谋,宽厚乐善,吾所不及,真乃主也。”乃以牒召之。殷犹豫未行,听直军将汝南姚彦章说殷曰:“公与刘龙骧、张司马,一体人也,今龙骧遇祸,司马伤髀,天命人望,舍公尚谁属哉!”殷乃使亲从都指挥使李琼留攻邵州,径诣长沙。
淮南兵与镇海兵战于皇天荡,镇海兵不利,杨行密遂围苏州。钱镠、钟传、杜洪畏杨行密之强,皆求援于硃全忠;全忠遣许州刺史硃友恭将兵万人渡淮,听以便宜从事。
董昌使人觇钱镠兵,有言其强盛者辄怒,斩之;言兵疲食尽,则赏之。戊寅,袁邠以馀姚降于镠;顾全武、许再思进兵至越州城下。五月,昌出战而败,婴城自守,全武等围之。昌始惧,去帝号,复称节度使。

这首诗描述了武安节度使刘建锋的私欲、贪心以及他的失败,同时也展现了张佶的英勇和忠诚。诗中通过描绘各种场景和人物动作,生动地刻画了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诗中的“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唐纪七十六”为我们提供了背景信息,让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部记录唐朝历史的史书。而“武安节度使刘建锋既得志”,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刘建锋的身份和地位,他是当时的一个高级官职——武安节度使,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地位和权力。然而,他的私欲和贪心却让他走向了灭亡。

“嗜酒,不亲政事”这一描述,揭示了刘建锋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喜欢饮酒的人,不愿意过问政事,这导致了他在政治生活中缺乏必要的能力和智慧。而“长直兵陈赡妻美,建锋私之”,则展示了刘建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和尊严。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伦理,也严重损害了他的形象和声誉。

“赡袖铁挝击杀建锋;诸将杀赡,迎行军司马张佶为留后”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刘建锋的下场。陈赡因为不满刘建锋的行为而采取了极端措施,他用自己的武器杀死了刘建锋。而其他将领们则趁机杀了陈赡,迎接张佶为留后。张佶虽然是一位军事将领,但他的人格和品质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他成功地接过了领导权,成为了新的领导者。

“佶将入府,马忽踶啮,伤左髀”这一句,则描写了张佶在接管武安节度使府时遇到的困难。他的坐骑突然发狂,导致他受伤。然而,张佶并没有因此退缩或者放弃,而是继续前行。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这首诗通过对刘建锋的描写和对他的行为的评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混乱。同时,它也赞扬了张佶的勇敢和忠诚,表达了人们对正义和善良的信念和追求。通过这样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赏析: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之手,其内容主要围绕武安节度使刘建锋的私欲与贪婪,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展开。诗中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人物的动作,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黑暗面。

诗中对刘建锋的形象进行了鲜明的描写。他贪恋美色、不顾国事、沉迷于酒色之中,最终导致自己的灭亡。这种描写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刘建锋的形象,感受到他的自私和短视。同时,诗中也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人们对于权力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于道德和法律的遵守。

诗中又通过描述张佶的英勇和忠诚,来对比和讽刺刘建锋的失败。张佶虽然也是一位军事将领,但他没有像刘建锋那样贪图个人的权力和利益,而是选择了以身作则,带领军队保卫国家。这种对比使得读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只关注个人利益的人,而是那些真正关心国家和人民的人民。

诗中还通过描述其他将领和士兵的反应,进一步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理解。他们之所以选择支持张佶,是因为他们认为张佶是真正有才能和魄力的领袖。这种反应也反映出了当时民众对于正直和善良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刘建锋和张佶两个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个人的悲剧,同时也传达了对于正义和善良的赞美和向往。它不仅仅是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叙述,更是一篇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