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己,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胤同平章事,充武安节弃使。上以胤,崔昭纬之党也,故出之。
丙午,以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左丞陆扆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扆,陕人也。
水部郎中何迎表荐国子《毛诗》博士襄阳硃朴,才如谢安,道士许岩士亦荐朴有经济才。上连日召对,朴有口辩,上悦之,曰:“朕虽非太宗,得卿如魏征矣。”赐以金帛,并赐何迎。
以徐彦若为大明宫留守,兼京畿安抚制置等使。
杨行密表请上迁都江淮,王建请上幸成都。
宰相畏韩建,不敢专决政事。八月,丙辰,诏建关议朝政;建上表固辞,乃止。韩建移檄诸道,令共输资粮诣行在。李克用闻之,叹曰:“去岁从余言,岂有今日之患!”又曰:“韩建天下痴物,为贼臣弱帝室,是不为李茂贞所擒,则为硃全忠所虏耳!”因奏将与邻道发兵入援。

诗句与译文对应表




















































序号 诗句 译文 注释
1 乙巳,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胤同平章事,充武安节使。 乙巳,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胤为武安节使。 - 崔胤是唐宣宗时期的宰相,曾因参与政治斗争失势而被贬出朝廷。此次被重新起用,可能是为了利用他的才能。
2 丙午,以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左丞陆扆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丙午,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左丞陆扆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 陆扆也是唐宣宗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曾历任多个高级职务。这次被提拔为同平章事,说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3 水部郎中何迎表荐国子《毛诗》博士襄阳硃朴,才如谢安,道士许岩士亦荐朴有经济才。 水部郎中何迎推荐国子《毛诗》博士襄阳朱朴,朱朴的才能如同谢安一般,道士许岩士也推荐朱朴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 - 朱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曾被推荐为国子《毛诗》博士。许岩士作为道士,可能对国家的政治事务有所了解和见解。何迎的推荐表明他认识到朱朴的重要性。
4 上连日召对,朴有口辩,上悦之,曰:“朕虽非太宗,得卿如魏征矣。”赐以金帛,并赐何迎。 皇帝连续几天召见朱朴进行面谈,朱朴能言善辩,皇帝非常高兴,认为朱朴的才能不亚于魏征。因此赏赐给他金帛,并同时赏赐给何迎。 - 魏征是唐太宗时期的一位著名宰相,以其智谋和政治才能著称。朱朴能够与之相比,说明他在朝廷中具有很高的声望和能力。
5 以徐彦若为大明宫留守兼京畿安抚制置等使。 任命徐彦若为大明宫留守兼京畿安抚制置等使。 - 大明宫是唐朝皇宫的名称,留守则是负责皇宫安全的重要职务。徐彦若是在朝廷中有相当地位的人物。此次被任命为留守兼安抚制置等使,显示出他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6 杨行密表请上迁都江淮,王建请上幸成都。 杨行密请求皇上迁都到江淮地区,王建立请皇上去成都。 - 江淮地区和成都都是当时的著名城市,分别位于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一带以及四川。杨行密和王建的请求反映出他们对于当前形势的看法和担忧。
7 宰相畏韩建,不敢专决政事。八月,丙辰,诏建关议朝政;建上表固辞,乃止。 宰相害怕韩建的权力,不敢独自决断政事。八月,丙辰,皇帝下诏让韩建参与讨论朝政。韩建坚持上表请求辞去这个职务,皇帝最终同意他的意见。 - 韩建在朝中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皇帝虽然让他参与讨论朝政,但他仍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放弃权力。这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复杂性和矛盾。
8 韩建移檄诸道,令共输资粮诣行在。李克用闻之,叹曰:“去岁从余言,岂有今日之患!”又曰:“韩建天下痴物,为贼臣弱帝室,是不为李茂贞所擒,则为硃全忠所虏耳!”因奏将与邻道发兵入援。 韩建传檄文给各道,要求他们共同运送军需物资到皇帝所在的地方。李克用听闻这个消息后感叹地说:“去年听从了您的建议,怎么会有这样的祸患!”他还说:“韩建真是个愚蠢的人,为贼臣削弱了皇室势力,如果不被李茂贞俘虏,就会被朱全忠俘虏。”因此他向相邻的各道发起军队,准备出兵救援皇帝。 - 李克用是唐朝末期的一位重要军事将领,他与朱全忠(即朱温)有过多次冲突。韩建的行为加剧了朝廷的动荡,李克用的表态进一步显示了他对于局势的关注和担忧。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唐宣宗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人物关系。通过记录崔胤、陆扆、朱朴等人的事件,展现了当时朝廷内部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同时,通过描述杨行密、王建的请求和韩建的行为,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晚期政治的动荡和不稳定,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