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上谒太庙。丁丑,赦天下,改元。雪王涯等十七家。
初,杨复恭为中尉,借度支卖曲之利一年以赡两军,自是不肯复归。至是,崔胤草赦,欲抑宦官,听酤者自造曲,但月输榷酤钱。两军先所造曲,趣令减价卖之,过七月无得复卖。
东川节度使王宗涤以疾求代,王建表马步使王宗裕为留后。
氏叔琮等引兵抵晋阳城下,数挑战,城中大恐。李克用登城备御,不遑饮食。时大雨积旬,城多颓坏,随加完补。河东将李嗣昭、李嗣源凿暗门,夜出攻汴垒,屡有杀获。李存进败汴军于洞涡。时汴军既众,刍粮不给,久雨,士卒疟利,全忠乃召兵还。五月,叔琮等自石会关归,诸道军亦退。河东将周德威、李嗣昭以精骑五千蹑之,杀获甚众。先是,汾州刺史李瑭举州附于汴军,克用遣其将李存审攻之,三日而拔,执瑭,斩之。氏叔琮过上党,孟迁挈族随之南徙。硃全忠遣丁会代守潞州。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二》中记录了唐武宗在位时期的一些事件,包括对宦官的打压和对王涯等十七家的特殊赦免。以下是对相关诗句的逐句解释:
- 甲戌日,皇帝上朝祭拜太庙。
- 丁丑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变年号为“开天”。
- 雪王涯等十七家,意味着免除他们的赋税或刑罚。
- 杨复恭作为中尉时,利用度支卖曲的利润来资助军队,之后不再返回朝廷。
- 崔胤起草赦令,意图抑制宦官的权力,允许酤者(指商人)自己酿造曲酒,但每月需要向政府缴纳一笔榷酤钱。
- 李克用带领军队登上城楼以抵御敌军,他忙于防守,无暇进食和休息。
- 氏叔琮等人率领军队逼近晋阳城下,不断挑战城中守军,使城中人心惶惶。
- 李克用登城防备敌人,没有时间吃饭和睡觉。
- 由于连续降雨,城墙多处坍塌,李克用及时修复。
- 河东将领周德威、李嗣昭率领精骑五千人追击汴州军队,取得了显著战果。
这些事件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紧张局势,还反映了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问题。同时,诗中通过描绘战争场面和人物行动,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表达。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变迁。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二》中的诗句不仅是历史的记载,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映。它们提醒人们珍惜和平稳定的时光,同时也警示后人警惕权力滥用和内部腐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