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户部侍郎、同平章事韦贻范薨。
癸亥,硃全忠遣人薙城外草以困城中。甲子,李茂贞增兵守宫门,诸宦官自度不免,互相尤怨。
苏检数为韩偓经营入相,言于茂贞及中尉、枢密,且遣亲吏告偓,偓怒曰:“公与韦公自贬所召归,旬月致位宰相,讫不能有所为。今朝夕不济,乃欲以此相污邪!”田頵急攻杭州,仍具舟将自西陵渡江。钱镠遣其将盛造、硃郁拒破之。
十二月,李茂勋遣使请降于硃全忠,更名周彝。于是茂贞山南州镇皆入王建,关中州镇皆入全忠,坐守孤城。乃密谋诛宦官以自赎,遗全忠书曰:“祸乱之兴,皆由全诲。仆迎驾至此,以备他盗。公既志匡社稷,请公迎扈还宫,仆以弊甲雕兵,从公陈力。”全忠复书曰:“仆举兵至此,正以乘舆播迁;公能协力,固所愿也。”
【诗句】: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三 · 唐纪七十九
- 丙子,户部侍郎、同平章事韦贻范薨。
- 癸亥,朱全忠遣人薙城外草以困城中。甲子,李茂贞增兵守宫门,诸宦官自度不免,互相尤怨。
- 苏检数为韩偓经营入相,言于茂贞及中尉、枢密,且遣亲吏告偓,偓怒曰:“公与韦公自贬所召归,旬月致位宰相,讫不能有所为。今朝夕不济,乃欲以此相污邪!”田頵急攻杭州,仍具舟将自西陵渡江。钱镠遣其将盛造、硃郁拒破之。
- 十二月,李茂勋遣使请降于朱全忠,更名周彝。于是茂贞山南州镇皆入王建,关中州镇皆入全忠,坐守孤城。乃密谋诛宦官以自赎,遗全忠书曰:“祸乱之兴,皆由全诲。仆迎驾至此,以备他盗。公既志匡社稷,请公迎扈还宫,仆以弊甲雕兵,从公陈力。”全忠复书曰:“仆举兵至此,正以乘舆播迁;公能协力,固所愿也。”
【译文】:
丙子日,户部侍郎、同平章事韦贻范去世。
癸亥日,朱全忠派遣人员清理城外的草丛,以此来困扰城中的李茂贞。甲子日,李茂贞增加兵力驻守宫门,各宦官自己估计无法逃脱,相互怨恨。
苏检多次帮助韩偓谋取宰相职位,并向朱全忠以及宦官和枢密使报告,并派亲信告诉韩偓,韩偓生气地说:“你和韦公都是因为被贬谪后被召回来的,在短短十个月内就位至宰相,结果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现在你们早晚都不能成功,却想用这个来污蔑我吗?”田頵急攻杭州,并准备从西湖口渡过长江。钱镠派遣将领盛造、朱郁抵抗并击败了他们。
十二月,李茂勋派遣使者向朱全忠请求投降,改名为周彝。于是朱茂贞的山南州镇全部归附王建,关中州镇全部归附朱全忠,因为他们坚守孤城。朱茂贞便秘密谋划诛杀宦官以赎自己之罪,给朱全忠写了一封信说:“祸乱的发生,都是由于您的教导。我迎接圣驾到达这里时,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您既然有治理国家的愿望,请您带领我们回到皇宫,我带着疲惫的军队,听从您的指挥。”朱全忠回复说:“我起兵到这里,正是因为皇上流亡在外;您如果能协助我,这是我所希望的。”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记录了唐代末年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历史事件之一——朱全忠消灭朱全昱及其部下的战役过程。诗中提到的人物包括韦贻范、李茂贞、朱全忠等,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诗中的“丙子”指的是唐朝的天保三年(公元976年),这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户部侍郎兼同平章事韦贻范在此日去世,这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接着是“癸亥”,朱全忠派遣人清除城外的草丛以困扰城中的李茂贞。这表明朱全忠正在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削弱对方的势力,从而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甲子”,“李茂贞增兵守宫门”,说明李茂贞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了增强防御力量。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对稳定秩序的渴望。
诗中的“苏检”和“田頵”等人的行动和决策也体现了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治立场和行为选择。他们的行动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局势发展,也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