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甲申,复以忠义军为山南东道。
硃全忠以长安邻于邠、岐,数有战争,奏徙佑国节度使韩建于淄青,以淄青节度使长社王重师为佑国节度使。
秋,七月,硃全忠克相州。时魏之乱兵散据贝、博、澶、相、卫州及魏之诸县,全忠分命诸将攻讨,至是悉平之,引兵南还。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亿,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比去,蓄积为之一空。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壬申,全忠至大梁。
秦裴至洪州,军于蓼州。诸将请阻水立寨,裴不从。钟匡时果遣其将刘楚据之。诸将以咎裴,裴曰:“匡时骁将独楚一人耳,若帅众守城,不可猝拔,吾故以要害诱致之耳。”未几,裴破寨,执楚,遂围洪州,饶州刺史唐宝请降。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唐纪八十一

六月,甲申日,朝廷再次调整了忠义军的布局,将其划归为山南东道。这一举措可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军事防御考虑。朱全忠鉴于长安地区毗邻的边境地带战事频发,奏请将韩建调往淄青节度使的位置,而将长社王重师升为佑国节度使。此举表明朱全忠对周边地区的稳定有着高度的重视,希望通过调动将领来加强边防力量。

秋,七月,朱全忠率军攻克相州。在此次军事行动中,魏州境内的乱兵被逐渐平定。全忠在行动结束后返回大梁,期间魏半年间罗绍威提供了物资支持,全忠因此损失了将近七十万头牛羊。尽管全忠的军力得到了补充,但魏州的兵力却因此大大削弱。对此,罗绍威表达了他的悔恨之情,感叹“六州四十三县的铁器资源,竟然因为一场错误的战略决策而付诸东流。”

秦裴将军抵达洪州,并在蓼州扎营。面对敌军的阻挠,诸将建议在水边建立防线以阻敌进攻。然而,秦裴并未采纳此议,而是选择采取更为大胆的策略——引诱敌军深入,然后设伏击破之。不久后,秦裴成功攻破敌军的防线并俘获刘楚。随后,他开始围攻洪州,最终饶州刺史唐宝请求投降。

赏析:

通过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末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战略的转变。朱全忠的连续军事行动不仅反映了他对领土安全的担忧,也揭示了他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果断与精明。而罗绍威的经历则显示了失败后的悔悟和对策略调整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历史记录,我们还可以洞察到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如魏半年间罗绍威提供的物资支持,以及全忠对物资的巨大需求,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同时,这些事件也展示了唐朝末期军事和政治的动荡,以及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从中看到过去的历史,理解当下的社会,预见未来的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