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以卢光稠为镇南留后。
刘守光为其父仁恭请致仕,丙午,以仁恭为太师,致仕。守光寻使人潜杀其兄守文,归罪于杀者而诛之。
二月,万全感自岐归广陵,岐王承制加弘农王兼中书令,嗣吴王,于是吴王赦其境内。
高澧求救于吴,吴常州刺史李简等将兵应之,湖州将盛师友、沈行思闭城不内;澧帅麾下五千人奔吴。三月,癸巳,吴越王镠巡湖州,以钱镖为刺史。
蜀太子宗懿骄暴,好陵傲旧臣。内枢密使唐道袭,蜀主之嬖臣也,太子屡谑之于朝,由是有隙,互相诉于蜀主。蜀主恐其交恶,以道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道袭荐宣徽北院使郑顼为内枢密使,顼受命之日,即欲按道袭昆弟盗用内库金帛。道袭惧,奏项褊急,不可大任,丙午,出顼为果州刺史,以宣徽南院使潘炕为内枢密使。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七》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这部著作中,“后梁纪二”这一章节记载了后梁太祖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历史发展情况。以下是关于这一章节的详细内容:
人物介绍:在这一章节中,刘守光作为重要历史人物被提及,他在父亲去世后自立为帝,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巩固自己的政权。他的这种行为反映了他试图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求生存的决心。
军事行动:蜀国太子刘宗懿的骄横和对旧臣的不尊重在本章中被明确指出,这显示了他对父亲的不满以及试图通过挑衅来提升自己地位的行为。同时,蜀内枢密使唐道袭因为直言进谏而受到责备,这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正直的官员往往因为直言而被疏远或打击。
吴越王的活动:吴越王在本章中被提到,他在派遣使者请求援助以夺取淮南的策略中显示出了强烈的进取心和对领土扩张的渴望。
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及注释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七》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影响。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也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