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时人谓之“王铁枪”。
蜀蜀州刺史王宗弁称疾,罢归成都,杜门不出。蜀主疑其矜功怨望,加检校太保,固辞不受,谓人曰:“廉者足而不忧,贪者忧而不足。吾小人,致位至此,足矣,岂可求进不已乎!”蜀主嘉其志而许之,赐与有加。
刘守光围沧州久不下,执刘守文至城下示之,犹固守。城中食尽,民食堇泥,军士食人,驴马相啖尾。吕兗选男女羸弱者,饲以麹面而烹之,以给军食,谓之宰杀务。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四年(庚午,公元九一零年)
春,正月,乙未,刘延祚力尽出降。时刘继威尚幼,守光使大将张万进、周知裕辅之镇沧州,以延祚及其将佐归幽州,族吕兗而释孙鹤。兗子琦,年十五,门下客赵玉绐监刑者曰:“此吾弟也,勿妄杀。”监刑者信之,遂挈以逃。琦足痛不能行,玉负之,变姓名,乞食于路,仅而得免。琦感家门殄灭,力学自立,晋王闻其名,署代州判官。
- 诗句解读:
- “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时人谓之“王铁枪””:描述了王彦章的武勇和战斗技能。他的两柄铁枪重达一百斤,一手掌握一个,使他在战斗中如入无人之境。这种描述展现了王彦章无与伦比的战斗能力和勇气。
译文:
王彦章骁勇无双,每战时使用两把重达百斤的铁枪,一柄置于马鞍内,另一柄握在手中,所向无敌。当时的人称他为“王铁枪”。注释:
- “王彦章”: 指的是后梁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
- “骁勇绝伦”:“骁勇”表示勇猛,”绝伦”表示无与伦比。
- “两柄铁枪, 皆重百斤, 一置鞍中, 一在手”: 描述了王彦章使用的铁枪重量之大,并详细描绘了他的使用方式。
- “所向无前”: 意指无论面对什么敌人,都能轻易击败。
- “时人谓之“王铁枪””: 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其英勇的评价和称呼。
- 赏析:
此段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王彦章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他的铁枪在战斗中的巨大威力。同时,通过“时人谓之‘王铁枪’”,展示了当时社会对王彦章英勇事迹的高度认可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