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李仁福来告急。甲子,以河南尹兼中书令张宗奭为西京留守。帝恐晋兵袭西京,以宣化留后李思安为东北面行营都指挥使,将兵万人屯河阳。丙寅,帝发洛阳;己巳,至陕。辛未,以镇国节度使杨师厚为西路行营招讨使,会感化节度使康怀贞将兵三万屯三原。帝忧晋兵出泽州逼怀州,既而闻其在绥、银碛中,曰:“无足虑也。”甲申,遣夹马指挥使李遇、刘绾自鄜、延趋银、夏,邀其归路。
吴越王镠筑捍海石唐,广杭州城,大修台馆。由是钱唐富庶盛于东南。
九月,己丑,上发陕;甲午,至洛阳,疾复作。
李遇等至夏州,岐、晋兵皆解去。
冬,十月,遣镇国节度杨师厚、相州刺史李思安将兵屯泽州以图上党。
吴越王镠之巡湖州也,留沈行思为巡检使,与盛师友俱归。行思谓同列陈瑰曰:“王若以师友为刺史,何以处我?”时瑰已得镠密旨遣行思诣府,乃绐之曰:“何不自诣王所论之!”行思从之。既至数日,镠送其家亦至,行思恨镠卖己。镠自衣锦军归,将吏迎谒,行思取锻槌击瑰,杀之,因诣镠,与师友论功,夺左右槊,欲刺师友,众执之。镠斩行思,以师友为婺州刺史。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七·后梁纪二

壬戌,李仁福来告急。甲子,以河南尹兼中书令张宗奭为西京留守。帝恐晋兵袭西京,以宣化留后李思安为东北面行营都指挥使,将兵万人屯河阳。丙寅,帝发洛阳;己巳,至陕。辛未,以镇国节度使杨师厚为西路行营招讨使,会感化节度使康怀贞将兵三万屯三原。帝忧晋兵出泽州逼怀州,既而闻其在绥、银碛中,曰:“无足虑也。”甲申,遣夹马指挥使李遇、刘绾自鄜、延趋银、夏,邀其归路。

吴越王镠筑捍海石唐,广杭州城,大修台馆。由是钱唐富庶盛于东南。

九月,己丑,上发陕;甲午,至洛阳,疾复作。

李遇等至夏州,岐、晋兵皆解去。

冬,十月,遣镇国节度杨师厚、相州刺史李思安将兵屯泽州以图上党。

吴越王镠之巡湖州也,留沈行思为巡检使,与盛师友俱归。行思谓同列陈瑰曰:“王若以师友为刺史,何以处我?”时瑰已得镠密旨遣行思诣府,乃绐之曰:“何不自诣王所论之!”行思从之。既至数日,镠送其家亦至,行思恨镠卖己。镠自衣锦军归,将吏迎谒,行思取锻槌击瑰,杀之,因诣镠,与师友论功,夺左右槊,欲刺师友,众执之。镠斩行思,以师友为婺州刺史。

诗句及译文

  1.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七·后梁纪二”:李仁福来报告紧急情况。皇帝担心晋军袭击西京,派遣宣化留后李思安作为东北面行营的都指挥使,率领一万士兵驻扎在河阳。

  2. “李遇等至夏州,岐、晋兵皆解去。”

  • 解析: 李遇和刘绾被派遣从鄜州和延州前往夏州,目的是拦截并阻止西晋的部队通过绥州和银州之间的地区。
  1. “冬,十月,遣镇国节度杨师厚、相州刺史李思安将兵屯泽州以图上党。”
  • 解析: 吴越王为了加强控制和管理南方的财富,在浙江(今杭州)建立了更坚固的防御工事,并且扩建了当地的建筑和设施。这使得钱塘的繁荣程度超过了东南地区的其他城市。
  1. “九月,己丑,上发陕;甲午,至洛阳,疾复作。”
  • 解析: 皇帝在九月己丑日离开陕州前往洛阳;到了甲午日,他再次生病。这可能是由于旅途劳累或环境不适应引起的。
  1. “李遇等至夏州,岐、晋兵皆解去。”
  • 解析: 李遇和刘绾被派往夏州,目的是防止西晋军队从绥州和银州一带进入。
  1. “吴越王镠之巡湖州也… 因诣镠,与师友论功。”
  • 解析: 吴越王在巡视湖州时,留下了沈行思作为巡检使,并与盛师友一同返回。沈行思对陈瑰说吴越王如果任命盛师友为刺史,自己应该如何处理。
  1. “李遇等至夏州… 因诣镠,与师友论功。”
  • 解析: 李遇等人到达夏州后,岐、晋的部队撤退。
  1. “冬,十月,遣镇国节度杨师厚、相州刺史李思安将兵屯泽州以图上党。”
  • 解析: 吴越王为了加强控制和管理南方的财富,在浙江(今杭州)建立了更坚固的防御工事,并且扩建了当地的建筑和设施。这使得钱塘的繁荣程度超过了东南地区的其他城市。
  1. “十一月丁亥朔,帝崩于位,享年四十六。”
  • 解析: 十一月初一,皇帝在洛阳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