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鄩等围同州,硃友谦求救于晋。秋,七月,晋王遣李存审、李嗣昭、李建及、慈州刺史李存质将兵救之。
乙卯,蜀主下诏北巡,以礼部尚书兼成都尹长安韩昭为文思殿大学士,位在翰林承旨上。昭无文学,以便佞得幸,出入宫禁,就蜀主乞通、渠、巴、集数州刺史卖之以营居第,蜀主许之。识者知蜀之将亡。八月,戊辰,蜀主发成都,被金甲,冠珠帽,执弓矢而行,旌旗兵甲,亘百馀里。雒令段融上言:“不宜远离都邑,当委大臣征讨。”不从。九月,次安远城。
李存审等至河中,即日济河。梁人素轻河中兵,每战必穷追不置。存审选精甲二百,杂河中兵,直压刘鄩垒,鄩出千骑逐之;知晋人已至,大惊,自是不敢轻出。晋人军于朝邑。
河中事梁久,将士皆持两端。诸军大集,刍粟踊贵,友谦诸子说友谦且归款于梁,以退其师,友谦曰:“昔晋王亲赴吾急,秉烛夜战。今方与梁相拒,又命将星行,分我资粮,岂可负邪!”
诗句: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一后梁纪六
刘鄩等围同州,朱友谦求救于晋。秋七月,晋王遣李存审、李嗣昭、李建及、慈州刺史李存质将兵救之。
乙卯,蜀主下诏北巡,以礼部尚书兼成都尹长安韩昭为文思殿大学士,位在翰林承旨上。昭无文学,以便佞得幸,出入宫禁,就蜀主乞通、渠、巴、集数州刺史卖之以营第,蜀主许之。识者知蜀之将亡。八月戊辰,蜀主发成都,被金甲,冠珠帽,执弓矢而行,旌旗兵甲,亘百馀里。雒令段融上言:“不宜远离都邑,当委大臣征讨。”不从。九月,次安远城。
李存审等至河中,即日济河。梁人素轻河中兵,每战必穷追不置。存审选精甲二百,杂河中兵,直压刘鄩垒,鄩出千骑逐之;知晋人已至,大惊,自是不敢轻出。晋人军于朝邑。
河中事梁久,将士皆持两端。诸军大集,刍粟踊贵,友谦诸子说友谦且归款于梁,以退其师,友谦曰:“昔晋王亲赴吾急,秉烛夜战。今方与梁相拒,又命将星行,分我资粮,岂可负邪!”
译文: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一·后梁纪六
[解析] 刘鄩等人包围了同州的同州,朱友谦向晋求救。秋天,七月,晋王派李存审、李嗣昭、李建及、慈州刺史李存质率兵救援。
[解析] 乙卯,前蜀皇帝下诏去北方巡视,任命礼部尚书兼成都尹的长安人韩昭为文思殿大学士,地位在翰林学士之上。韩昭没有文学才华,但因为他擅长阿谀奉承而受到重用,经常出入宫殿,向前蜀皇帝请求赐给他通、渠、巴、集数州刺史以营建住宅,前蜀皇帝答应了他。有见识的人知道前蜀快要灭亡了。八月戊辰日,前蜀皇帝从成都出发,身披铠甲,头戴珠帽,手执弓箭行进。旌旗兵甲长达百余里。雒令段融上奏说:“不能远离都城,应当委任大臣来讨伐。”前蜀皇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九月,大军抵达安远城。
[解析] 李存审等人抵达河中后,当天就渡过黄河进军。梁军对河中的士兵一向轻视,每次作战都要追击到底。李存审挑选精锐的二百名士兵混入河中的士兵之中,直接攻击刘鄩的军营。刘鄩派出一千名骑兵追赶他们;得知晋军已经到达的消息后,感到非常惊讶,从此再也不敢轻易出击了。晋军驻扎在朝邑。
[解析] 河中长期处于梁国的控制之下,士兵们都心存犹豫。各路军队集结完毕,粮食价格也急剧上涨。朱友谦的儿子劝说朱友谦向梁国投降,以便解除梁军的疑虑。朱友谦说:“过去晋王亲自奔赴我的危难,手持蜡烛夜以继日地战斗。如今我正与梁国交战,又派将领出征,给我分发资粮,怎能对不起他呢?”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前蜀和后梁之间的战争。前蜀皇帝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向晋国寻求援助。然而,晋王并未出兵救援,而是派兵攻打同州。这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展现了前蜀皇帝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