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癸丑,以威武留后王延钧为本道节度使、守中书令、琅邪王。
孔循至江陵,攻之不克,遣人入城说高季兴;季兴不逊。丙寅,遣使赐湖南行营夏衣万袭;丁卯,又遣使赐楚王殷鞍马玉带,督馈粮于行营,竟不能得。庚午,诏刘训等引兵还。
楚王殷遣中军使史光宪入贡,帝赐之骏马十,美女二。过江陵,高季兴执光宪而夺之,且请举镇自附于吴。徐温曰:“为国者当务实效而去虚名。高氏事唐久矣,洛阳去江陵不远,唐人步骑袭之甚易,我以舟师溯流救之甚难。夫臣人而弗能救,使之危亡,能无愧乎!”乃受其贡物,辞其称臣,听其自附于唐。
任圜性刚直,且恃与帝有旧,勇于敢为,权幸多疾之。旧制,馆券出于户部,安重诲请从内出,与圜争于上前,往复数四,声色俱厉。上退朝,宫人问上:“适与重诲论事为谁?”上曰:“宰相。”宫人曰:“妾在长安宫中,未尝见宰相、枢密奏事敢如是者,盖轻大家耳。”上愈不悦,卒从重诲议。圜因求罢三司,诏以枢密承旨孟鹄充三司副使权判。鹄,魏州人也。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后唐纪四
五月癸丑,以威武留后王延钧为本道节度使、守中书令、琅邪王。孔循至江陵,攻之不克,遣人入城说高季兴;季兴不逊。丙寅,遣使赐湖南行营夏衣万袭;丁卯,又遣使赐楚王殷鞍马玉带,督馈粮于行营,竟不能得。庚午,诏刘训等引兵还。
楚王殷遣中军使史光宪入贡,帝赐之骏马十,美女二。过江陵,高季兴执光宪而夺之,且请举镇自附于吴。徐温曰:“为国者当务实效而去虚名。高氏事唐久矣,洛阳去江陵不远,唐人步骑袭之甚易,我以舟师溯流救之甚难。夫臣人而弗能救,使之危亡,能无愧乎!”乃受其贡物,辞其称臣,听其自附于唐。
任圜性刚直,且恃与帝有旧,勇于敢为,权幸多疾之。旧制,馆券出于户部,安重诲请从内出,与圜争于上前,往复数四,声色俱厉。上退朝,宫人问上:“适与重诲论事为谁?”上曰:“宰相。”宫人曰:“妾在长安宫中,未尝见宰相、枢密奏事敢如是者,盖轻大家耳。”上愈不悦,卒从重诲议。圜因求罢三司,诏以枢密承旨孟鹄充三司副使权判。鹄,魏州人也。
赏析:
本诗通过叙述王延钧、孔循、王季兴和王殷的冲突事件,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王延钧作为后唐的统治者,试图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孔循虽然未能取得进攻成功,但在江陵城中向高季兴进言,希望他能投降唐朝。然而,高季兴却拒绝了他的建议,反而要求自己自立为王。
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局势。尽管王延钧试图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但却遭到了来自各方势力的挑战和威胁。这反映出了唐朝晚期政治腐败和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的现状。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刘训等人的回归和楚王殷派遣使者到江南的行为,这些行为都表明了当时各地诸侯之间的互动和竞争关系。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唐朝晚期政治动荡不安的现状,以及各方势力为了争夺权力而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