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葬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于徽陵,庙号明宗。帝衰绖护从至陵所,宿焉。
五月,丙午,以韩昭胤为枢密使,以庄宅使刘延朗为枢密副使,权知枢密院记房暠为宣徽北院使。暠,长安人也。帝与石敬瑭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为左右;然心竞,素不相悦。帝即位,敬瑭不得已入朝,山陵既毕,不敢言归。时敬瑭久病赢瘠,太后及魏国公主屡为之言;而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昭胤、李专美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曰:“石郎不惟密亲,兼自少与吾同艰难;今我为天子,非石郎尚谁托哉!”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戊午,以陇州防御使相里金为保义节度使。
丁未,阶州刺史赵澄降蜀。
戊申,以羽林军使杨思权为静难节度使。
己酉,张虔钊、孙汉韶举族迁于成都。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后唐纪八
丙申,葬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于徽陵,庙号明宗。帝衰绖护从至陵所,宿焉。
五月,丙午,以韩昭胤为枢密使,以庄宅使刘延朗为枢密副使,权知枢密院记房暠为宣徽北院使。暠,长安人也。帝与石敬瑭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为左右;然心竞,素不相悦。帝即位,敬瑭不得已入朝,山陵既毕,不敢言归。时敬瑭久病赢瘠,太后及魏国公主屡为之言;而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昭胤、李专美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曰:“石郎不惟密亲,兼自少与吾同艰难;今我为天子,非石郎尚谁托哉!”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戊午,以陇州防御使相里金为保义节度使。
丁未,阶州刺史赵澄降蜀。
戊申,以羽林军使杨思权为静难节度使。
己酉,张虔钊、孙汉韶举族迁于成都。
译文:
丙申日,安葬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于徽陵,庙号明宗。后唐庄宗亲自穿着丧服护送灵柩到达陵墓所在地,并在那里过夜。
五月,丙午日,任用韩昭胤担任枢密使,任命庄宅使刘延朗为枢密副使,临时主持枢密院工作的房暠为宣徽北院使。房暠是长安人,后唐庄宗和石敬瑭两人因为勇猛善战,曾经侍奉明宗而成为他的左右手。但二人心怀竞争,彼此并不和睦。后唐庄宗即位之后,石敬瑭不得不前往朝廷进见,当山陵竣工后,他不敢返回。当时石敬瑭身体虚弱羸弱,太后以及魏国公主屡次劝说他回来。而凤翔的旧部属大多劝后唐庄宗留下石敬瑭,只有韩昭胤和李专美认为赵延寿在汴州,不应该对他产生怀疑。后唐庄宗也见到他骨瘦如柴的样子,并不感到担心,于是说:“石郎不仅与我关系亲密,而且从小与我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现在我是天子,难道还有谁能托付重任吗?”于是重新任命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
戊午日,任命陇州防御使相里金为保义节度使。
丁未日,阶州刺史赵澄投降后蜀。
戊申日,任命羽林军使杨思权为静难节度使。
己酉日,张虔钊、孙汉韶全家迁移到成都。
赏析:
本段描述了后唐庄宗对石敬瑭的态度转变及其原因。一开始,尽管石敬瑭因疾病而体弱多病,且受到后唐庄宗和太后的支持,但在面对后蜀的威胁时,后唐庄宗仍然坚持信任石敬瑭,这体现了他对石敬瑭的信任和依赖。同时,后唐庄宗也意识到,由于自己长期在前线与石敬瑭并肩作战,使得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因此,当石敬瑭面临困境时,后唐庄宗没有采取猜疑的态度,反而选择再次信任并任命他为节度使。这种信任和重视不仅是对石敬瑭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共同经历的深厚友谊的认可。最后,后唐庄宗对石敬瑭的信任并未导致失败的结果,反而使得石敬瑭得以继续效忠后唐,最终实现了对后蜀的抵御和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