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以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冯道同平章事,充匡国节度使。
以天雄节度使兼侍中范延光为枢密使。
帝之起凤翔也,悉取天平节度使李从严家财甲兵以供军。将行,凤翔之民遮马请复以从严镇凤翔,帝许之,至是,徙从严为凤翔节度使。
初,明宗为北面招讨使,平卢节度使房知温为副都部署,帝与别将事之,尝被酒忿争,拔刃相拟。及帝举兵入洛,知温密与行军司李冲谋拒之,冲请先奉表以观形势,还,言洛中已安定,知温惧,壬戌,入朝谢罪,帝优礼之。知温贡献甚厚。
吴镇南节度使、守中书令东海康王徐知询卒。
蜀人取成州。
六月,甲戌,以皇子左卫上将军重美为成德节度使、同平章事,兼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
文州都指挥使成延龟举州附蜀。
吴徐知诰将受禅,忌照武节度使兼中书令临川王蒙,遣人告蒙藏匿亡命,擅造兵器;丙子,降封历阳公,。幽于和州,命控鹤军使王宏将兵二百卫之。
庚戌,以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冯道同平章事,充匡国节度使。
” · 以天雄节度使兼侍中范延光为枢密使。
帝之起凤翔也,悉取天平节度使李从严家财甲兵以供军。将行,凤翔之民遮马请复以从严镇凤翔,帝许之,至是,徙从严为凤翔节度使。
以天雄节度使兼侍中范延光为枢密使。
帝之起凤翔也,悉取天平节度使李从严家财甲兵以供军。将行,凤翔之民遮马请复以从严镇凤翔,帝许之,至是,徙从严为凤翔节度使。
初,明宗为北面招讨使,平卢节度使房知温为副都部署,帝与别将事之,尝被酒忿争,拔刃相拟。及帝举兵入洛,知温密与行军司李冲谋拒之,冲请先奉表以观形势,还,言洛中已安定,知温惧,壬戌,入朝谢罪,帝优礼之。知温贡献甚厚。
吴镇南节度使、守中书令东海康王徐知询卒。
蜀人取成州。
六月,甲戌,以皇子左卫上将军重美为成德节度使、同平章事,兼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
文州都指挥使成延龟举州附蜀。
吴徐知诰将受禅,忌照武节度使兼中书令临川王蒙,遣人告蒙藏匿亡命,擅造兵器;丙子,降封历阳公,幽于和州,命控鹤军使王宏将兵二百卫之。}{ 庚戌,以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冯道同平章事,充匡国节度使;以天雄节度使兼侍中范延光为枢密使。
天雄军节度使兼侍中范延光与郓州节度使李从谏不协,欲移镇他镇以求自安,辛酉,从谏诣阙,请复任于镇,从之,至则迁延光为天平节度使。
帝将起凤翔,范延光悉取其府藏器甲以供军,且戒军士毋得扰民,帝嘉而止。
辛未,以皇子左卫上将军重美为成德节度使、同平章事,充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以文州都指挥使成延圭摄领其州附蜀,又以武信节度使赵季良为邠州刺史。
壬戌,以枢密使、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冯道充北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总制内外诸军,监修国史和册立后唐明宗陵寝,加食邑二千户,仍守本官。
戊子,以枢密使、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冯道为太师,充北面行营都部署,译文:冯道因久居宰相位,深得人心,故有此命。
庚寅,以宣武节度使石敬瑭充鄴都留守、天雄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以枢密使范延光为成德节度使、加同平章事。
壬辰,以西京副留守、检校太傅高濛为河阳节度使、充本镇兵马留后;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王宏为控鹤军使,充本镇兵马留后;以侍卫马军都虞候李洪义为保銮军使,赏析:此段历史记载了后唐明宗在处理政务及人事任命上的决策过程,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权力结构。}
{“根据资治通鉴的格式要求,诗句应当用规范的四言诗格式来呈现。以下为根据提供的文本信息所整理的四言诗句:
“范公执政,权臣受封。”
这句诗描绘了范延光担任权臣期间受到的封赏。其中,“范公”指的是范延光,他是当时的枢密使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被封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兼任成德节度使;“执政”指的是当时的政治局势,暗示范延光掌握着重要的政治权力;“权臣”则直接指代了范延光,表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
{《资治通鉴 · 卷第二百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