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云州奏契丹入寇,北面招讨使石敬瑭奏自将兵屯百井以备契丹。辛酉,敬瑭奏振武节度使杨檀击契丹于境上,却之。
蜀奉銮肃卫都指挥使、昭武节度使兼侍中李肇闻蜀主即位,顾望,不时入朝,至汉州,留与亲戚燕饮逾旬;冬,十月,庚午,始至成都,称足疾,扶杖入朝见,见蜀主不拜。
戊寅,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愚罢守本官,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刘昫罢为右仆射。三司吏闻昫罢相,皆相驾,无一人从归第者。
蜀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鐸与医官使韩继勋、丰德库使韩保贞、茶酒库使安思谦等皆事蜀主于籓邸,素凶李仁罕,共谮之云仁罕有异志;蜀主令继勋等与赵季良,赵廷隐谋,因仁罕入朝,命武士,执而杀之。癸未,下诏暴其罪,并其子继宏及宋从会等数人皆伏诛。是日,李肇释杖而拜。蜀渠州都押牙文景琛据城叛,果州刺史李延厚讨平之,蜀主左右以李肇倨慢,请诛之;戊子,以肇为太子少傅致仕,徙邛州。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中,记录了后唐时期的几个重要事件。本诗首先记载了石敬瑭对抗契丹入侵的英勇事迹,紧接着描述了蜀主李肇因政治原因被免职的事件,最后讲述了赵季良和赵廷隐的谋反以及李肇的转变和最终的命运。
- 原文释义:
- 己未日,云州奏契丹入寇,北面招讨使石敬瑭奏自将兵屯百井以备契丹。辛酉日,敬瑭奏振武节度使杨檀击契丹于境上,却之。
这一部分叙述了在契丹侵犯期间,石敬瑭主动出击的情况。石敬瑭是唐朝的忠臣,他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亲自率领军队前往边境抵御入侵者。他的这一行为体现了其忠诚和勇敢。
- 蜀奉銮肃卫都指挥使、昭武节度使兼侍中李肇闻蜀主即位,顾望,不时入朝,至汉州,留与亲戚燕饮逾旬;冬,十月,庚午日,始至成都,称足疾,扶杖入朝见,见蜀主不拜。。戊寅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愚罢守本官,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刘昫罢为右仆射。三司吏闻昫罢相,皆相驾,无一人从归第者。。蜀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鐸与医官使韩继勋、丰德库使韩保贞、茶酒库使安思谦等皆事蜀主于籓邸,素凶李仁罕,共谮之云仁罕有异志;蜀主令继勋等与赵季良,赵廷隐谋,因仁罕入朝,命武士,执而杀之。癸未日,下诏暴其罪,并其子继宏及宋从会等数人皆伏诛。。李肇释杖而拜。蜀渠州都押牙文景琛据城叛,果州刺史李延厚讨平之,蜀主左右以李肇倨慢,请诛之;戊子日,以肇为太子少傅致仕,徙邛州。。**
- 译文详解:
- 己未日,云州奏契丹入寇,北面招讨使石敬瑭奏自将兵屯百井以备契丹。辛酉日,敬瑭奏振武节度使杨檀击契丹于境上,却之。。**
这一段描绘了契丹大举入侵时,石敬瑭积极备战的情景。石敬瑭虽然身居高位,但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亲自领兵抗击侵略者,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对国家的忠诚。
- 蜀奉銮肃卫都指挥使、昭武节度使兼侍中李肇闻蜀主即位,顾望,不时入朝,至汉州,留与亲戚燕饮逾旬;冬,十月,庚午日,始至成都,称足疾,扶杖入朝见,见蜀主不拜。。戊寅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愚罢守本官,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刘昫罢为右仆射。三司吏闻昫罢相,皆相驾,无一人从归第者。。蜀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铎与医官使韩继勋、丰德库使韩保贞、茶酒库使安思谦等皆事蜀主于籓邸,素凶李仁罕,共谮之云仁罕有异志;蜀主令继勋等与赵季良,赵廷隐谋,因仁罕入朝,命武士,执而杀之。癸未日,下诏暴其罪,并其子继宏及宋从会等数人皆伏诛。。李肇释杖而拜。蜀渠州都押牙文景琛据城叛,果州刺史李延厚讨平之,蜀主左右以李肇倨慢,请诛之;戊子日,以肇为太子少傅致仕,徙邛州。**
- 赏析:
- 此诗通过描述石敬瑭和李肇的不同表现,反映了不同人物面对国家危机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石敬瑭的勇敢和决心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而他的行为也赢得了历史的赞誉。李肇则是因为过于傲慢而被处罚,这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历史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还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了人物性格和行为选择的影响。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