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润州团练使徐知谔,狎昵小人,游燕废务,作列肆于牙城西,躬自贸易。徐知诰闻之怒,召知谔左右诘责;知谔惧。或谓知诰曰:“忠武王最爱知谔,而以后事传于公。往年知询失守,论议至今未息。借使知谔治有能名,训兵养民,于公何利?”知诰感悟,待之加厚。
九月,丙申,吴大赦,改元天祚。
己酉,已宣徽南院使房暠为刑部尚书,充枢密使;宣徽北院使刘延朗为南院使,仍兼枢密副使。于是延朗及枢密直学士薛文遇等居中用事,暠与赵延寿虽为使长,其听用之言什不三四。暠随势可否,不为事先;每幽、并遣使入奏,枢密诸人环坐议之,暠多俯首而寐,比觉,引颈振衣,则使者去矣。启奏除授,一归延朗。诸方镇、刺史自外入者,必先赂延朗,后议贡献。赂厚者先,得内地;赂薄者晚,得边陲。由是诸将帅皆怨愤,帝不能察。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吴润州团练使徐知谔,狎昵小人,游燕废务,作列肆于牙城西,躬自贸易。徐知诰闻之怒,召知谔左右诘责;知谔惧。或谓知诰曰:“忠武王最爱知谔,而以后事传于公。往年知询失守,论议至今未息。借使知谔治有能名,训兵养民,于公何利?”知诰感悟,待之加厚。
九月丙申,吴大赦,改元天祚。
己酉,已宣徽南院使房暠为刑部尚书,充枢密使;宣徽北院使刘延朗为南院使,仍兼枢密副使。于是延朗及枢密直学士薛文遇等居中用事,暠与赵延寿虽为使长,其听用之言什不三四。暠随势可否,不为事先;每幽、并遣使入奏,枢密诸人环坐议之,暠多俯首而寐,比觉,引颈振衣,则使者去矣。启奏除授,一归延朗。诸方镇、刺史自外入者,必先赂延朗,后议贡献。赂厚者先,得内地;赂薄者晚,得边陲。由是诸将帅皆怨愤,帝不能察。
译文:
徐知谔,在吴国担任润州团练使期间,他沉迷于享乐,荒淫无度。他在牙城的西边开设了一家店铺,亲自经营买卖。徐知诰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召集徐知谔的亲信进行质问。徐知谔害怕了,有人劝说徐知诰说:“忠武王最器重您,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您处理。以前徐知询失职的时候,议论一直未能平息。假如徐知谔有能力,能够训练军队,爱护百姓,这对您又有什么好呢?”这番劝告让徐知诰有所感触,他对待徐知谔的态度也更加亲近和信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徐知谔的事迹,反映了当时朝政的混乱和腐败。徐知谔因为贪恋享乐而被皇帝发现并加以谴责,这反映出了当时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官员们过于追求享乐,忽视了国家大事的处理和维护。而皇帝对这种行为的容忍和纵容,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局面。因此,诗中通过对徐知谔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政治现象的不满和担忧。同时,诗人也在诗中暗示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