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铸天德通宝大铁钱,一当百。
唐主遣使遗闽主曦及殷主延政书,责以兄弟寻戈。曦复书,引周公诛管、蔡,唐太宗诛建成、元吉为比。延政复书,斥唐主夺杨氏国。唐主怒,遂与殷绝。
天平节度副使、知郓州颜衎遣观察判官窦仪奏:“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契丹,又与杨光远通使往还,引契丹自马家口济河,擒左武卫将军蔡行遇。”仪谓景延广曰:“虏若济河与光远合,则河南危矣。”延广然之。仪,蓟州人也。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三·后晋纪四》记载:“殷铸天德通宝大铁钱,一当百。” 天德通宝,是南闽国在五代十国时期所铸的货币,由闽王延政于天德二年(公元944年)铸造。 天德通宝大铁钱,面文四字,隶书对读,光背,大如折十,有铜、铁二种。 这种货币的设计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也反映了南闽国与周边政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其他几位重要人物和事件,如唐主遣使遗闽主曦及殷主延政书责以兄弟寻戈;颜衎遣观察判官窦仪奏“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契丹”等。 }
诗句:“殷铸天德通宝大铁钱,一当百。”
译文:“在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南闽国(国号大殷)的闽王延政铸造了‘天德通宝’大铁钱。这种钱币有两种版本,一种铜版,一种铁版,每枚铁钱的价值相当于一枚小平铅铁钱。这一举措标志着南闽国正式介入了经济流通。”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南闽国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诗中通过“天德通宝大铁钱”这一历史事件,展现了南闽国在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的重要行动。这不仅是对南闽国历史的简单记录,更是对其在乱世中求存和发展策略的一种反思。通过对南闽国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改革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