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丁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范罢判三司,寻以父丧罢政事。
王景等败蜀兵,获将卒三百。己未,蜀主遣通奏使、知枢密院、武泰节度使伊审征如行营慰扶,仍督战。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鐸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臣光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解析】

“中书侍郎”是官名,即中书省的侍郎,负责起草诏令;“同平章事”是官名,即与宰相一起参与国家大事的高级官员。景范因父亲去世而辞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的职务。

“王景等败蜀兵”是说后周军队打败了前蜀的军队,获得士兵三百人。

“蜀主遣通奏使、知枢密院、武泰节度使”是说前蜀皇帝派通奏使、知枢密院、武泰节度使伊审征去慰抚慰问前周的军队,并督促作战。

“铸钱”是制造钱币,这里指铸造铜币。唐初,由于战争频繁,铜钱短缺,政府下令民间销钱为器皿和佛像,以节省铜。到太宗时期,铜钱又逐渐增加,但民间仍有销毁钱造像的现象。至玄宗时期,规定五十日内将民间的铜器、佛像等交官府铸造钱币,违者论罪。

“县官”、“法物”等关键词解释如下:

(1)县官:指官府。

(2)法物:古代帝王所专用的物品。

(3)军器:兵器。

(4)寺观钟磬钹铎之类听留外:除寺观中敲钟打磬之类的乐器外,其他的一律上缴。

(5)悉令输官:全部交给官府。

(6)给其直:给予一定的报酬。

(7)五斤以上其罪死:超过五斤就判死刑。

(8)有差:根据情况而定。

“勿以毁佛为疑”的意思是不要因为毁坏佛像而怀疑。

“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意思是说佛教用善良的道理教化人们,只要立志于做好人,就可以信奉佛教了。

“彼铜像岂所谓佛邪”的意思是说那佛像难道就是佛吗!

“且吾闻佛志在利人”的意思是而且我听说佛的志向在于造福人民。

“虽头目犹舍以布施”的意思是即使是头和脚也被舍弃来布施给人。

“若朕身可以济民”的意思是如果我自己能够救助百姓。

“亦非所惜也”的意思是这也没有什么可惋惜的。

【答案】

资治通鉴(节选)

八月,丁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范罢判三司,寻以父丧罢政事。

王景等败蜀兵,获将卒三百。己未,蜀主遣通奏使、知枢密院、武泰节度使伊审征如行营慰扶,仍督战。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铎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臣光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