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自唐末溃决,自埇桥东南悉为污泽。上谋击唐,先命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发民夫,因故堤疏导之,东至泗上。议者皆以为难成,上曰:“数年之后,必获其利。”
丁未,上与侍臣论刑赏,上曰:“朕必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先是,大梁城中民侵街衢为舍,通大车者盖寡,上悉命直而广之,广者至三十步。又迁坟墓于标外。上曰:“近广京城,于存殁扰动诚多。怨谤之语,朕自当之,他日终为人利。”
王景等围凤州,韩通分兵城固镇以绝蜀之援兵。戊申,克凤州,擒蜀威武节度使王环及都监赵崇溥等将士五千人。崇溥不食而死。环,真定人也。乙卯,制曲赦秦、凤、阶、成境内,所获蜀将士,愿留者优其俸赐,愿去者给资装而遣之。诏曰:“用慰众情,免违物性,其四州之民,二税征科之外,凡蜀人所立诸色科徭,悉罢之。”

{“在处理汴水溃决的问题上,周世宗采取了积极措施:他命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发民夫利用原有的堤防进行疏浚工作,将原本淤塞的污泽地区向东延伸至泗上。这项措施不仅体现了周世宗对国家大业的决心和远见,也展示了他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和投入。

关于汴水疏导工程,史料记载,“自唐末汴水自埇桥东南悉为污泽。上谋击唐,先命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发民夫,因故堤疏导之,东至泗上”。这一历史事实表明,在面对外敌威胁的同时,周世宗并未放弃国内的经济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汴河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水道,其畅通对于国家的繁荣至关重要。通过动员大量人力物力,成功将汴水的下游地区重新疏导,不仅恢复了漕运功能,还大大增强了对南方的控制力。

这项浩大的工程并不被所有人看好。根据《旧五代史》记载,“议者皆以为难成”,但周世宗坚信“数年之后,必获其利”。他的这种坚定信念不仅体现在对工程的推进上,更体现在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与战略布局中。

在周世宗的领导下,汴水疏导工程不仅解决了一时的燃眉之急,更为国家带来了长远的好处。正如他自己所言:“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陈,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这体现了他对军事形势的精准把握及善于利用自身优势的策略。同时,他还强调“王者视四海如一家”,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理念的深刻理解,即无论大小官员都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得有任何懈怠和猜忌之心。”}
经分析,这首诗的译文为:

汴水自唐末溃决后,从埇桥东南泛滥成为一片泥泽。世宗计划攻击唐朝,先命令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征发民众,借助旧堤疏导河道,一直延伸到泗上县。当时的议论都认为难以完成,世宗却说:“几年之后,一定会得到它的益处。”在丁未这天,世宗和侍臣讨论刑法和赏赐,世宗说:“我一定不会因为愤怒而惩罚人,也不会因喜悦而赏赐人。”之前,大梁城中的民侵入街道并占据道路建造房屋,能够通行马车的道路很有限,世宗下令将路拓宽到三十步。又将坟墓迁移到城外。世宗说:“近来拓宽京城,对活着的人、死者都产生了影响,怨恨和非议的言语,朕自己承担,他日终将为人们带来益处。”王景等人包围凤州,韩通分兵让城池坚固镇来切断蜀国的援兵。戊申,攻克凤州,擒获蜀威武节度使王环及都监赵崇溥等将士五千人。崇溥不食而死。王环是真定人。乙卯,发布曲赦秦、凤、阶、成境内,所捕获的蜀将士,愿留下的优其俸禄和赏赐,愿离开的给以装备并遣送他们。诏令说:“用来安抚众人的心情,避免了违背百姓的意愿,四州之民,除赋税外,凡是蜀人所建立的各种科徭,全部取消。”

此诗反映了世宗时期国家治理的艰难,以及对民众的关爱与支持。世宗不仅注重军事征伐和政治改革,也重视民生和民心的稳定,通过改善民生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民众的向心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