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闻周兵将至而惧,刘仁赡神气自若,部分守御,无异平日,众情稍安。唐主以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将兵二万趣寿州,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应援都监,将兵三万屯定远。召镇南节度使宋齐丘还金陵,谋国难,以翰林承旨、户部尚书殷崇义为吏部尚书、知枢密院。
李谷等为浮梁,自正阳济淮。十二月,甲戌,谷奏王彦超败唐兵二千馀人于寿州城下,己卯,又奏先锋都指挥使白延遇败唐兵千馀人于山口镇。
丙戌,枢密使兼侍中韩忠正公郑仁诲卒。上临其丧,近臣奏称岁道非便,上曰:“君臣义重,何日时之有!”往哭尽哀。
吴越王弘亻叔遣元帅府判官陈彦禧入贡,帝以诏谕弘亻叔,使出兵击唐。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下显德三年(丙辰,公元九五六年)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二 · 后周纪三
唐人闻周兵将至而惧,刘仁赡神气自若,部分守御,无异平日,众情稍安。唐主以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将兵二万趣寿州,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应援都监,将兵三万屯定远。召镇南节度使宋齐丘还金陵,谋国难,以翰林承旨、户部尚书殷崇义为吏部尚书、知枢密院。
李谷等为浮梁,自正阳济淮。十二月,甲戌,谷奏王彦超败唐兵二千馀人于寿州城下,己卯,又奏先锋都指挥使白延遇败唐兵千馀人于山口镇。
丙戌,枢密使兼侍中韩忠正公郑仁诲卒。上临其丧,近臣奏称岁道非便,上曰:“君臣义重,何日时之有!”往哭尽哀。
吴越王弘亻叔遣元帅府判官陈彦禧入贡,帝以诏谕弘亻叔,使出兵击唐。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下显德三年(丙辰,公元九五六年)
赏析:
本篇记录了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位三年(954年至960年)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包括他的统治、对外战争以及政治变动等。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局势以及赵匡胤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本篇记载了唐人的恐慌情绪和刘仁赡的镇定应对。当后周军队即将到来时,刘仁赡不仅没有慌乱,反而能够合理安排兵力进行防守。这种沉着冷静的态度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将领的素质,也为后来的战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谷等人在淮南地区修建浮梁桥,以便于运输和防御。这显示了李谷在军事工程方面的能力。同时,他还成功地在寿州城下击败了唐军的主力部队,这一战绩对于稳定后方局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还提到了韩忠正公郑仁诲的去世以及他的忠诚精神。郑仁诲不仅是韩忠正公,更是朝廷的重臣,他的去世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反映了赵匡胤对忠诚之士的重视和依赖。
吴越王派遣元帅府判官陈彦禧入贡,赵匡胤以诏书告知吴越王,使其出兵攻打唐。这说明赵匡胤在处理外交关系方面具有很高的智慧和手段,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
本篇通过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记录,展示了赵匡胤的治国理念和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状况。这些事件不仅对当时的人们产生了影响,也为我们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