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王逵奏拔鄂州长山寨,执其将陈泽等,献之。
辛卯,太祖皇帝奏唐天长制置使耿谦降,获刍粮二十馀万。
唐主遣园苑使尹延范如泰州,迁吴让皇之族于润州。延范以道路艰难,恐杨氏为变,尽杀其男子六十人,还报,唐主怒,腰斩之。
韩令坤攻唐泰州,拔之,刺史方讷奔金陵。
唐主遣人以蜡丸求救于契丹。壬辰,静安军使何继先获而献之。
以给事中高防权知泰州。
癸巳,吴越王弘亻叔遣上直都指挥使路彦铢攻宣州,罗晟帅战舰屯江阴。唐静海制置使姚彦洪帅兵民万人奔吴越。
潘叔嗣属将士而告之曰:“吾事令公至矣,今乃信谗疑怒,军还,必击我。吾不能坐而待死,汝辈能与我俱西乎?”众愤怒,请行,叔嗣帅之西袭朗州。逵闻之,还军追之,及于武陵城外,与叔嗣战,逵败死,或劝叔嗣遂据朗州,叔嗣曰:“吾救死耳,安敢自尊?宜以督府归潭州太尉,岂不以武安见处乎!”乃归岳州,使团练判官李简帅朗州将吏迎武安节度使周行逢。众谓行逢:“必以潭州授叔嗣。”行逢曰:“叔嗣贼杀主帅,罪当族。所可恕者,得武陵而不有,以授吾耳。若遽用为节度使,天下谓我与之同谋,何以自明!宜且以为行军司马,俟逾年,授以节钺可也。”乃以衡州刺史莫弘万权知潭州,帅众入朗州,自称武平、武安留后,告于朝廷,以叔嗣为行军司马。叔嗣怒,称疾不至。行逢曰:“行军司马,吾尝为之,权与节度使相埒耳,叔嗣犹不满望,更欲图我邪!”或说行逢:“授叔嗣武安节钺以诱之,令至都府受命,此乃机上肉耳!”行逢从之。叔嗣将行,其所亲止之,叔嗣自恃素以兄事行逢,相亲善,遂行不疑。行逢遣使迎候,道路相望,既至,自出效劳,相见甚欢。叔嗣入谒,未至听事,遣人执之,立于庭下,责之曰:“汝为小校无大功,王逵用汝为团练使,一旦反杀主帅。吾以畴昔之情,未忍斩汝,以为行军司马,乃敢违拒吾命而不受乎!”叔嗣知不免,以宗族为请。遂斩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二 · 后周纪三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典籍,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该书涵盖了从战国到宋朝初年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在《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二 · 后周纪三》中,记录了后周太祖显德元年(甲寅,公元九五四年)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如王逵从潭州迁居朗州、任命周行逢为岳州团练使等。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展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动态。

在这一年五月,王逵被任命为潭州的长官,随后他将潭州迁至朗州。这一举措显示了王逵对朗州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意味着朗州成为了后周与北汉之间的一个重要战略节点。周行逢被任命为岳州团练使,这标志着他在后周政权中的崛起。他的背景和经历使他成为后周政权中的关键人物。他的加入可能为后周带来了新的军事策略和发展的可能性。

潘叔嗣在这一年被派往岭南地区,负责防御工作。这一行动可能与当时北方民族的威胁有关,同时也表明了后周对南方边境的控制。潘叔嗣的军事才能和他对后周的贡献,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年十月,后周太祖亲自率军前往晋阳城下,这是一次关键的军事行动。这次行动不仅为了恢复失地,也是为了展示后周的实力和决心。然而,由于疾病,后周太祖在途中去世,这使得后周面临着继承和统一的问题。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二 · 后周纪三》记录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王逵的迁州、周行逢的任命、潘叔嗣的南征以及后周太祖的亲征。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揭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动态。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五代时期的复杂局势及其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