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云昏昏掩六月,电光霍霍盘四隅。
淮西一雨三昼夜,长澜积潦无处无。
试登高楼望四野,平田渺渺成江湖。
山源奔溢来处远,晨朝又报高丈馀。
重闉闭筑仅自守,一带萦叠何其孤。
颓墙处处若山坏,百舍相望无完区。
辛勤买得秸一束,马饥况乏粟与刍。
三十年间走四方,始遭此厄真穷途。
跧居丘亭往来断,时起顾是青云衢。
如丝一罅见天面,顽阴复起相模糊。
幽忧填胸不自遣,强扣瓦缶倾残壶。
醉中暂尔神气王,醒定更觉心摧枯。
城阴老蛙正逸乐,声如转轴相鸣呼。
强弓毒矢未易射,欲杀唯有企翁符。
吾家此去八十驿,愁来更展江湖图。

【译文】

六月天阴云密布,闪电划破长空,在四周盘旋。淮西大雨下了三天三夜,大水淹没了田野和村庄,无法躲避。登上高楼,四野茫茫,只有一片汪洋。山泉从远处奔流而来,早晨又发现涨潮时水位高达一丈多。重城高墙紧闭,只求自守,一带水路蜿蜒曲折,多么孤独!颓败的墙壁到处毁坏,百间房屋没有一座是完好的。辛苦地买回一束干草,马儿饥饿,粮食与饲料都没有了。三十年中奔波四方,才遇上这样的灾难,真是穷途末路。徘徊于丘亭之间,往来断绝,时常想起青云之路。像丝一样的缝隙中见着天面,顽暗的天空又被乌云笼罩,模糊不清。心中满是忧愁,自己不能解脱。强打精神,敲击瓦缶倾出残酒。醉中暂时神气飞扬,醒来更觉心灰意冷。城下的青蛙正在快乐地唱歌,声音如车轮转动相呼应。强弓毒箭难以射中目标,想杀也只能望着江上的浮萍叹息。我家离此地八十里路程,愁绪更加深长,展开的是江湖图卷。

【赏析】

此诗当作于元和九年(814)至九年(816),诗人被贬阳山县令期间。这首诗写于作者赴任途中,当时正值六月,阴云密布,电光闪闪,暴雨倾盆而下。诗人登楼远望,只见平畴无际,江河泛滥,满目疮痍,心情十分痛苦悲愤。

首联写景:阴云遮天蔽日,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这是对眼前景色的描写。

颔联写景:淮西地区连降大雨三天三夜,洪水淹没田地房屋,无处逃避。这两句是说淮西地区的大雨下得太久,以至于淹没了很多土地和房屋。

颈联写景:诗人登上高楼,放眼四野,所见只有汪洋一片,平畴渺渺如江湖一般。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水淹大地的景象。

尾联写景:诗人在丘上徘徊,往来断绝,思绪万千。他想起了家乡的青云大道,却不知道如何回到那里去。最后一句“如丝一罅见天面,顽阴复起相模糊”,表达了诗人心中无尽的忧愁和困惑。

这首诗是一首写实诗,它真实地记录了元和九年(814-820)诗人被贬阳山县令途中所见到的自然灾害景象。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深沉而真挚,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疾苦的优秀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