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霖出群山,夜半击堤口。
水横溢陵阿,馀波犹怒吼。
东村五百户,一塌如摧朽。
硉兀声如雷,牛马不及走。
壮者上枝柯,幼子浮罂缶。
惊逐吞天澜,儿犹闯其母。
旁人避形迹,睨视谁敢救。
冻馁何足言,馀生岂能久。
人云淮西水,如此昔未有。
我生真厄穷,出与此灾偶。
晨兴得枯槎,泛若上牛斗。
独济恐难安,人危敢援手。
【注释】狂霖:大雨。陵阿:山陵的斜坡,这里指堤岸。硉兀:山岩崩裂声。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蔡州被围时期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当时洪水冲毁房屋和庄稼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前四句写水势之猛、破坏之烈。“狂霖出群山,夜半击堤口。”这两句说,狂暴的雨从四面八方倾泻下来,半夜时分打在堤口上,水声像擂鼓一样。“水横溢陵阿,馀波犹怒吼。”意思是水淹没了山陵上的斜坡,还发出怒吼声。“东村五百户,一塌如摧朽。”这是写当时洪水冲击下,房屋倒塌的景象,“五百户”是指蔡州周围村庄,“一塌如摧朽”说明洪水来势凶猛,摧毁了一切。“硉兀声如雷,牛马不及走。”硉兀声指崩石声,牛马不及走是指牛马来不及逃跑。
后四句是写人民遭受灾难的悲惨情景。“壮者上枝柯,幼子浮罂缶。”意思是强壮的人爬到树上躲避,年幼的孩子漂在水缸里。“惊逐吞天澜,儿犹闯其母。”人们惊恐地躲避着滔天巨浪,孩子还在母亲身边顽皮地玩耍。“旁人避形迹,睨视谁敢救。”旁人看见这种情况,不敢露面,谁也不敢去救助。
最后两句点题,写自己的处境。“冻馁何足言,馀生岂能久。”即使挨饿受冻又算得了什么?我活着还能有多久呢?“人云淮西水,如此昔未有。我生真厄穷,出与此灾偶。”别人说淮西的水灾以前没有过,我活着真是不幸极了,这次遭遇这场灾难也是偶然的。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战乱中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悲惨处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