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经年别,秋风远客情。
断云含宿雨,古木落寒声。
河汉低逾润,江潮夜未平。
巫云莫吹笛,吾意正凄清。

七夕:中国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牛郎织女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

郑文振:即郑处晦,字文振,宋代诗人、词人。

席上姬有楚云者为作三弄:席上有一位名叫楚云的女子为她演奏了三种不同的曲调。

帝子:指织女星。

经年:经过一年的分离。

秋风远客情:秋天的风带来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断云含宿雨: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像是被雨水打湿的一样。

古木落寒声:形容树梢上落下的叶子发出的声音。

河汉低逾润,江潮夜未平:天河(银河)显得更加低垂,波涛汹涌的长江也未平静下来。

巫云莫吹笛,吾意正凄清:不要让巫山的云朵吹奏笛子,因为我的心情正凄凉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郑文振在七夕节时,席间听一位名叫楚云的女子演奏三种不同曲调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节日之夜,因思乡而感到的孤独和凄凉。

首句“帝子经年别”,直接点明了主题——织女与牛郎一年一度地分别。这种分别不仅代表着两人的相思之苦,也象征着人类永恒的爱情和离别的痛苦。

第二句“秋风远客情”,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秋风吹起的情景,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油然而生。秋风常常被视为别离的象征,这里则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接下来两句“断云含宿雨,古木落寒声”,通过“断云”和“落寒声”这两个意象,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寒冷和萧瑟。这既是一种视觉的描绘,也给人一种听觉上的震撼,使人仿佛能听到那冷风中树木摇曳的声音,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最后两句“河汉低逾润,江潮夜未平”,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天河(银河)显得更加低垂,波涛汹涌的长江也未平静下来。这些自然景象的变化,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七夕这个特殊节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凄凉的心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