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宠无如使牡行,曾同万里听秋声。
黄金台下嘶宛马,木叶山前度汉旌。
才到关南逢雁尽,重来海上见波平。
故人临月应相望,一夕寒光特为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冀馆春夕见月》。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甚宠无如使牡行,曾同万里听秋声。” 注释:非常宠爱没有比得上让公马去奔跑的,曾经一同行走在万里之外,聆听着秋天的声音。
    赏析:这里描述了一种豪迈的情感,通过赞美公马的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

  2. “黄金台下嘶宛马,木叶山前度汉旌。” 注释:在黄金般的台子下嘶鸣,就像一匹骏马;在山前的树木间穿梭,就像一道横贯天地的旌旗。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将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豪迈情怀。

  3. “才到关南逢雁尽,重来海上见波平。” 注释:刚刚到达关口以南,就遇到了大雁南飞,再来到海边,又看到了海水平静。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旅行经历中不同阶段的感受。从开始时的兴奋和期待(遇到大雁),到后来的宁静和平和(看到海平)。这些变化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变化的敏感和感悟。

  4. “故人临月应相望,一夕寒光特为明。” 注释:老朋友站在月光下相互望着,这一天晚上的月光特别明亮。
    赏析: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刻的珍惜。月光作为背景,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同时也象征着友谊的美好和纯洁。

综合赏析:
这首诗以“冀馆春夕见月”为题,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公马、大雁、海洋和月亮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人生的丰富多彩。同时,诗人还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和生活的深深眷恋和珍惜。整首诗既有豪迈之情,又有细腻之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