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是迂儒,诚宜与世疏。
左迁犹上疏,薄俸亦抄书。
漠漠花侵眼,萧萧发映梳。
唯当早休去,幽处卜吾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迂儒”,然后要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赏析其艺术特点。此题的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具体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平时多读、多记、多背,注意积累一些重要的意象,并了解一些常见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以及一些常用的词语,如“迂腐”、“疏狂”、“疏阔”、“薄俸”等,还要注意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自笑是迂儒”意思是说“我嘲笑自己是迂腐的儒生”,“自笑”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自嘲;“诚宜与世疏”意思是“确实应该远离世俗”;“左迁犹上疏”“薄俸亦抄书”意思是“降职还是像以前一样上书”,“薄俸”指微薄的俸禄,说明生活困苦;“漠漠花侵眼,萧萧发映梳”意思是“花影漫过我的双眼,秋风吹动我的秀发”,“萧萧”形容头发稀疏的样子。“唯当早休去,幽处卜吾庐”意思是“只应当早日辞官离去,找一个幽静的地方来建造自己的住宅”。

【答案】

译文:

我嘲笑自己是个拘泥迂腐的书呆子,确实应该远离世俗(官场)。

降职之后还是像以前一样向上奏疏,微薄的俸禄也用来抄写书籍。

花影漫过我的双眼,秋风吹动我的秀发。

只有及早地辞官离去,才找一处幽静的地方来建造自己的住宅。

赏析:

这是一首自述诗。诗人在《示子侄》一诗中,说自己“平生不喜为吏”(《示子由》),但因“奉诏视师江陵,提刑湖北路”(见苏轼《东坡志林》卷三),不得不屈从于朝廷的旨意,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自述》,抒发了他对仕途生活的不满。

首联两句以“自笑”和“真宜”两个短句领起全篇,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开头两句用典,“迂儒”是古代对那些死守书本而不通人情世故的人的贬称。“自笑”二字,点明诗人自认为迂腐可笑。“诚宜”二字,表示自己的态度,认为自己应当远离世俗。这两句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引出下文。颔联两句写自己的处境。“左迁”,古时谓贬官或降职,这里指被贬谪到湖北路去了。“犹”、“薄”都是虚词,表程度,说明降职后仍要向皇帝上书,只是待遇很差。颈联两句写景。“花侵”,指花影遮住眼睛,这里暗含着诗人的愁苦。“萧萧”,形容风声,这里借指自己的头发稀疏。“发映梳”即头发被梳理起来挡住了视线,这里含有无奈之情。尾联两句写退隐之意。“唯”,只有,“惟”,助词,无义。“早休”就是早早辞官离开。“幽处”,僻静之处。“卜吾庐”,选择自己的住所。这两句的意思是:只有早早地辞官离开,才选择一处僻静的地方建造自己的住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