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地控虔与洪,孤城斗绝吴楚东。
连年贼兵塞官路,烽火照夜旌旗红。
治中来时正逢此,自请按行山谷中。
禾州吉水方震动,缚取两渠来衅钟。
凶徒披靡拜麾下,愿持田器为良农。
凯歌归陈破贼状,捷书飞入甘泉宫。
甘泉侍臣知姓氏,天子往往闻其风。
谓当到阙问边事,边上如今尘不起。
但把长笺造凤栖,莫说渡河挑马棰。
此公淹久佐一州,安用州民遮道留。
州中老人错料事,此公行立螭坳头。
庐陵地控虔与洪,孤城斗绝吴楚东。
连年贼兵塞官路,烽火照夜旌旗红。
治中来时正逢此,自请按行山谷中。
禾州吉水方震动,缚取两渠来衅钟。
凶徒披靡拜麾下,愿持田器为良农。
凯歌归陈破贼状,捷书飞入甘泉宫。
甘泉侍臣知姓氏,天子往往闻其风。
谓当到阙问边事,边上如今尘不起。
但把长笺造凤栖,莫说渡河挑马棰。
此公淹久佐一州,安用州民遮道留。
州中老人错料事,此公行立螭坳头。
【注释】
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等地的古称。
庐陵地:指江西吉安地区。
虔(juān):古代地名。
洪:古代地名。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堡。
斗绝:抵挡、抵抗。
连年:连续多年。
贼兵:叛乱的军队。
官路:官员的通道。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烟火。
治中:官名。汉刺史属吏之一,职掌文书簿籍。
按行:巡查、巡视。
禾州:今江西省泰和县一带。
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一带。
两渠:两条河渠。
披靡:溃败,倒下。
下首:低下的头部。
螭(chi)坳头:龙形山脊上低洼的地方。
【赏析】
这首《庐陵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永泰二年(766)春写的一首纪行诗,作于他任吉州刺史期间。诗中叙述了诗人到任后所见到的庐陵地区的一些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思考。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首句“庐陵地控虔与洪”点明了诗人的地理位置。庐陵是江西吉安地区,地处赣中偏北。虔与洪则是古代地名,分别指今天的江西省赣州市和江西省抚州市一带。这句诗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背景基础。
接下来的“孤城斗绝吴楚东”,描述了庐陵城的孤立无援状态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孤城指的是地势险要的城堡,而吴楚则是指古代吴国和楚国,这两句诗通过对地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庐陵城地势特点的感受和认识。
第三句“连年贼兵塞官路”,则是对庐陵地区长期遭受战乱的影响进行了描述。连年指的是战争持续不断,而贼兵则是指叛军或强盗等不法势力。这里强调了庐陵地区长期以来的战争环境,以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状况。
第四句“烽火照夜旌旗红”,进一步描绘了战争期间的紧张氛围。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而旌旗则是军队的标志。这句诗通过对比战争期间的烽火和夜晚的红色旌旗,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的英勇奋战。
接下来“治中来时正逢此,自请按行山谷中”,描述了诗人到任后所遇到的一些情况。治中是官名,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这里提到了诗人到任时正好遇到庐陵地区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诗人主动请缨,前往山谷中进行巡查。这句诗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第五句“禾州吉水方震动,缚取两渠来衅钟”,则是对庐陵地区发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描述。禾州和吉水都是地名,分别指江西省吉安市和吉水县一带。这句诗通过描绘禾州、吉水中的洪水灾害和人们的生活困苦,反映了庐陵地区人民生活的艰难处境。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破坏。
第六句“凶徒披靡拜麾下,愿持田器为良农”,则是对战争中农民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了描绘。凶徒在这里指的是叛军或强盗,而麾下则是将领的下属。这句诗通过描绘农民们在面对战争中的生死抉择时,愿意放下武器回归农田,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展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七句“凯歌归陈破贼状,捷书飞入甘泉宫”,则是对战争胜利的庆祝和捷报传递的情景进行了描述。凯歌是胜利的歌曲,陈是地名,这里代指战场。破贼状则是指打败敌人的情形。这句诗通过描绘战争胜利后的喜悦氛围和捷报传递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信心。
第八句“甘泉侍臣知姓氏,天子往往闻其风”,则是对皇帝对诗人的态度和影响进行了描述。甘泉是古代皇帝的居住地,侍臣则是皇帝身边的臣子。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受到皇帝的赏识,以及皇帝对他的了解和关注,体现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的成功和地位的提升。
第九句“谓当到阙问边事,边上如今尘不起”,则是对诗人职责和使命的表达。阙是皇宫的门楼,边事则是指边疆事务。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的职责所在和使命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疆事务的关注。
第十句“但把长笺造凤栖,莫说渡河挑马棰”,则是对诗人的工作方式和态度的描绘。长笺指的是书信,凤栖则是指凤凰栖息的地方,比喻美好的居所。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以及他对工作的专注和热情,体现了诗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热爱。
第十一句“此公淹久佐一州,安用州民遮道留”,则是对诗人政绩的赞扬和对民众的关心。淹久佐一州则是指长时间担任一个地方的官职,佐则是指辅佐、支持的意思。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长期为一方百姓服务的功绩和品质,表达了人们对诗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任职期间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行动,使得当地的社会秩序得以稳定和恢复。
第十二句“州中老人错料事,此公行立螭坳头”,则是对官场现象和诗人个性的描绘。州中老人则是指地方上的官员或长辈,错料事则是指他们的看法或决策错误。这句诗通过描绘官场中一些官员的短视和固执,以及诗人坚持原则、勇于担当的个性,展现了诗人在官场中的独立性格和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