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缆南风直,转柂北风微。
轻云载雨来,凉意生绤絺。
江神真解事,稳送六幅蒲。
篷窗卧胡床,鸥鹭相追随。
落帆衡阳岸,新旧迎公归。
儿童竞挽袂,父老前捋须。
明时有勇退,晚岁善自颐。
稍添数髭白,不改两颊朱。
松菊对主人,亦自清而腴。
门外无车马,室中但琴书。
青鞋时出游,不用藜杖扶。
翛然万物表,意得乐有馀。
乃知上要津,不若还幽居。
【注释】
系缆南风直,转柂北风微:系好船锚,让大风吹去。
轻云载雨来,凉意生绤絺(xī):轻薄的云朵带来雨水,让人感到凉意。绤絺为粗布衣服。
江神真解事,稳送六幅蒲:江神真是懂人情,稳稳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
篷窗卧胡床(bēn chuāng wò hú tái):在船棚里躺着,像胡床一样的躺椅。
鸥鹭相追随:鸥鹭在水中嬉戏追逐。
落帆衡阳岸,新旧迎公归:船帆降落在衡阳的岸边,新的船只迎接你的归来。
儿童竞挽袂(wǎn mèi):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挥动袖子。
父老前捋须:年长的人们捋着胡须欢迎你回来。
明时有勇退,晚岁善自颐(yí):年轻时有壮士的勇敢退隐,晚年善于保养身体。
稍添数髭白,不改两颊朱:虽然头发有些白了,但脸色依然红润。
松菊对主人,亦自清而腴(yú):松树和菊花面对主人,依然显得清新而有营养。
门外无车马,室中但琴书:家门外面没有车马来往,家里只有琴和书籍。
青鞋时出游,不用藜杖扶:穿着青色的鞋子时常出去游玩,不再需要拄着藜杖。
翛然万物表,意得乐有馀:自由自在地置身于万物之间,快乐有余。
乃知上要津,不若还幽居:才知道追求高位不如回到幽静的居住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李侍郎归衡州之作,写诗人送行时的感受及对朋友的祝愿、劝勉和勉励。
首联“系缆南风直,转柂北风微”,点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具体时间——初夏时节的一天,南风很强劲,可以拴紧船锚,北风又很微弱,足以使船缓缓行进。这是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系缆南风直,转柂北风微。”这两句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环境和心情。“系缆南风直”是说船锚系在了南边,因为南风强劲;“转柂北风微”是说船转向了北边,因为北风微弱。诗人把这种环境描写得十分形象,生动具体,既表现出了当时的季节特点,又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颔联“轻云载雨来,凉意生绤絺”,写诗人所乘之船被轻云遮断视线,接着又下起了小雨,凉意顿时袭人。“暑日西驰至衡阳,秋风东渡到建业”,这里以“衡阳”代指衡州(今湖南衡阳),说明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正是夏季最热的时候。“轻云载雨来”一句,写轻云遮住了天空,使得视线变得模糊不清;“凉意生绤絺”一句,则表明细葛布衣已经难以抵御这股凉风。“绤絺”即粗葛布衣,用来形容天气之炎热。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所见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当时内心的感受。
颈联“江神真解事,稳送六番蒲”,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情景。诗人认为江神懂得人的情感,因此能够平稳地将船驶向目的地。“六番蒲”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一蒲合为四分,六番蒲就是二十四分。诗人用“六番蒲”来比喻船行驶的速度,既表明了船行驶的速度很快,又表现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
尾联“篷窗卧胡床,鸥鹭相追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生活情景。诗人躺在篷窗下的小床上,身边有一只胡床相伴。鸥鹭在水中嬉戏追逐,仿佛是在跟随诗人一起度过这段时光。这一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继续展开了对友情的歌颂。
“落帆衡阳岸,新旧迎公归”二句,诗人想象友人回到家乡之后的景象。“旧”字表明了这次分别并非第一次,而是老朋友之间的重逢。“新”字则表明了这次相聚不是最后一次,以后还会有更多机会相聚。这两句诗通过对衡阳岸边新、旧船只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赞美。
“儿童竞挽袂,父老前捋须”二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回到家乡后的情景。“儿童竞挽袂”表明了当地的人们非常热情好客,纷纷前来迎接;“父老前捋须”则表明了年长的人非常尊敬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这两句诗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最后二句“明时有勇退,晚岁善自颐”,诗人从人生的角度出发,劝诫友人不要急于求成,要善于保全自己。“明时”指年轻的时候,“晚岁”指年老的时候,“勇退”指年轻时勇于离开仕途,“善自颐”则是指善于保养身体。诗人认为,年轻人要有勇气离开仕途,年老时要善于保养身体。这两句诗是对友人的劝勉和鼓励之词。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细节的刻画,表达了对友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也通过劝勉友人珍惜光阴、珍爱生命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感情色彩,令人回味无穷。